首頁 靜水深流:哲學遐思與文化斷想

批判曆史哲學的基本特征及其啟示

字體:16+-

1907年,德國曆史學家、哲學家齊美爾提出一個康德式的問題,即曆史科學是怎樣成為可能的?對這個問題的探討構成了批判曆史哲學的真正主題。按照批判曆史哲學的觀點,人們是通過曆史知識去認識曆史的,因此,要理解曆史,首先就要分析和理解曆史知識的性質。明確地意識到這一點,是批判曆史哲學的基本前提,而一旦有了這種明確的意識,就會喚起一種自覺的批判精神,認識曆史的努力在這裏就會合乎邏輯地變成曆史認識的自我批判。

批判曆史哲學之所以與思辨曆史哲學不同,並不在於二者使用的方法不同,而是因為二者探討的問題不同。按照思辨曆史哲學的觀點,曆史哲學“研究的對象——世界曆史”,是“世界曆史的本身”。在批判曆史哲學看來,曆史哲學是“對曆史思維的前提和含義的一種批判性的探討”,其任務就在於“反思曆史思維”,對曆史知識進行哲學的批判,從而確定曆史學科努力的界限和特有價值。這表明,批判曆史哲學注意的中心不再是曆史本身是什麽,而是曆史認識是什麽。

這樣,批判曆史哲學就在曆史哲學史上實現了一次研究重心的轉移,即從曆史本體論轉移到曆史認識論。具體地說,從對曆史本身性質的探討轉移到對曆史知識性質的分析,轉移到對理性認識能力的批判。研究重心的這一轉移完全符合人類認識規律:認識外部世界的任何一種努力一旦持續下去,就會在某一時刻不多不少地變成了對這種認識活動本身的一種反思和批判。因此,批判曆史哲學的產生標誌著西方曆史哲學的成熟,而絕不意味著它的沒落。

對曆史認識論的探討是一項具有科學價值的工作。如果對曆史本體的探討不同對曆史認識的分析相結合,那麽,其結論必然是獨斷的,不可靠的。批判曆史哲學重視曆史認識論的研究不無道理,它促使人們自覺意識到人的認識能力的相對性,並在這種自我批判的基礎上更審慎、更清醒地去認識客觀曆史。對此,我們應給予積極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