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西方“馬克思學”從一開始關注的就是曆史唯物主義。在西方“馬克思學”看來,馬克思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首先是作為他的政治經濟學和革命學說基礎的曆史唯物主義。更重要的是,曆史唯物主義與社會現實的關係最緊密,最容易受到現實發展狀況的檢驗。西方“馬克思學”學者,如法國的呂貝爾、比果,德國的費切爾、朗茲胡特、邁爾,英國的麥克倫南、阿克頓,美國的胡克、海爾布隆納,奧地利的費舍爾等人,都是圍繞與現實相關的重大問題而展開對曆史唯物主義研究的,包括曆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性質、經濟發展的決定作用、階級鬥爭與異化理論、人道主義與曆史規律等問題。
對於西方“馬克思學”來說,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辯證唯物主義,而是曆史唯物主義,隻有曆史唯物主義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隻有曆史唯物主義能夠為馬克思的革命學說提供理論基礎。把唯物主義和現代自然科學結合在一起,利用黑格爾的辯證法來發展馬克思主義的本體論,製定辯證唯物主義的,不是馬克思,而是恩格斯。“不是馬克思,而是恩格斯是辯證唯物主義之父”(蘭格語)。
瑞士學者鮑亨斯基在《蘇俄的辯證唯物主義》中明確提出,馬克思的創造性首先表現在他是曆史唯物主義的奠基者,在哲學上論證了社會發展的規律性,強調了階級鬥爭和實踐對於實現共產主義的重要性;恩格斯則給與馬克思主義一種思辨的、形而上學的方向,遠遠超出曆史唯物主義的範圍。馬克思形式下的曆史唯物主義和恩格斯形式下的辯證唯物主義,是不能等量齊觀的。前者具有積極因素,後者則代表著“退化和破壞”。費切爾認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隻存在於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隻存在於作為革命理論的曆史唯物主義中,所謂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是對馬克思哲學思想的“背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