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經驗範式的辯證法解讀: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研究

第一節 理性的“自負”:主觀構造的思維模式

字體:16+-

阿多諾認為,“辯證法的極度痛苦是被上升為一個概念後的[經驗]世界的極度痛苦”(Its agony is the world’s agony raised to a concept)[1]。多質化的“經驗世界”在傳統的理性哲學中最終被縮減為“一個概念”,這本身就表明了傳統哲學思維方式的問題——傳統哲學,特別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哲學,高估了理性的能力,助長了抽象理性在對待現實經驗世界時的傲慢態度,形成了抽象的理性主體對客體的概念上的構建(我們將在下文中稱之為“主觀構造”[2]),產生了強製的“同一性”邏輯,掩蓋了客體的真實狀態,也使主體自身陷入了迷途,為自身所產生的虛假狀態所統治。阿多諾認為,“否定的辯證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通過在思維方式上重新審視概念和概念所表達之物的關係,打破這種“自負”的態度,正確定位和理解辯證法的起點概念。在下文中,我們將把阿多諾所批判的這種“主觀構造”的思維方式加以適度發揮,進一步明了其對傳統哲學的剖析和批判。

一、古代神話和哲學中的主觀構造思維模式

在討論古代文化時,我們有必要首先討論阿多諾對待“啟蒙”的定位。在西方的傳統語境中,啟蒙(the Enlightment)意味著用“理性之光”照亮黑暗、**除迷信,意味著一個人類文明開化的特定時代。相比較之下,阿多諾對“啟蒙”有著複雜的、近乎矛盾的態度。在他的定位中,“啟蒙”至少具有兩個層麵的意義。一是傳統意義上的作為一種社會階段的啟蒙運動,主要指涉17—18世紀歐洲興起的反封建、反教會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作為繼文藝複興運動之後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它為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準備和輿論宣傳。二是在更廣義的層麵上使用,它指涉作為思維功能的理性的啟蒙性。實際上,阿多諾對“啟蒙”的態度是在這兩個層麵“意義混淆”的角度上使用的。為了把“同一性”思維方式批判堅持到底,阿多諾把啟蒙理解為“思想的技術化”,“從柏拉圖到語義學家的整個被認可的哲學傳統都厭惡表現。這一事實符合一切啟蒙的特性:懲罰不守紀律的姿態,直至納入邏輯之中。這是物化意識的一種防衛機製”[3]。與此同時,在阿多諾看來,啟蒙又是整個人類文明的不間斷行為,而問題正發生在這種不間斷行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