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諾“經驗”範式的辯證法解讀,處於其“差異性”的邏輯,拒絕任何總體性的思維圖示,所以,“邏輯與曆史的統一”自然也在拒斥和批判的範圍之內。然而,任何邏輯形式都是思維對曆史及現實的把握:如果這種邏輯思維形式不能解釋曆史,又何以能夠預見未來?
一、“邏輯與曆史的統一”
“邏輯與曆史的統一”一直是傳統哲學苦苦追尋的一個目標。其中一直存在著一個悖論:如果曆史按照某種邏輯的形式按部就班地發展,那麽,改變現存社會製度的鬥爭就是徒勞的,因為曆史會自行發展到它應該發展到的階段;如果曆史不是按照某種邏輯形式發展的,那麽,對未來社會的任何理想都喪失了其合法性的根基。同時,哲學又不能脫離曆史,否則就會變為文人的恣意道說,哲學的思辨與文人的空想就會被混為一談。
在西方哲學史上,無數的關於曆史的邏輯猜想,哪怕是以邏輯思維的嚴密性著稱的黑格爾哲學,一旦遇到現實的社會曆史,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哲學的“滑鐵盧”。因此,如果不能解決“邏輯與曆史的統一”的問題,任何解放理論都注定是一種空想。更嚴峻的問題在於,無論是從邏輯出發去印證曆史,還是從曆史出發去總結邏輯,都意味著承認曆史的必然性規律,都不能逃脫我們已經指出的關於二者的悖論。
在阿多諾看來,“邏輯與曆史的統一”,是同一性哲學的思維方式,也是集權社會的典型特征,它最終在精神上形成一種意識形態的統治。阿多諾認為,黑格爾哲學正是建立在“邏輯與曆史的統一”的基礎之上的——黑格爾哲學的“結構對於現實卻是公正的。曆史的因果性(tit for tat)以及在社會關係中的個體主體之間的以總體性為基礎的等價原則都是根據黑格爾的邏輯來行動的”[1]。也就是說,在阿多諾看來,黑格爾哲學的總體性邏輯與資本主義社會的集權性結構、黑格爾哲學中的絕對精神的主體地位與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交換原則,在邏輯上是一致的,但是這種一致性僅僅是人類苦難狀態的反應,是個體受壓迫的表現。因此,“邏輯與曆史的統一”在阿多諾那裏是否定意義上,它並不能給予未來社會以任何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