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古希臘時期朦朧的“自由意誌”,還是康德哲學,抑或是黑格爾哲學,乃至整個唯心主義哲學,在自由問題上都麵臨著一個理論困境:如何達到經驗的自由與思想的自由的一致?或者更確切地說,如何達到自由問題上的“邏輯的和曆史的統一”?
一、康德在自由問題上的失敗
經驗與理論如何統一的困境最典型地表現在康德哲學中。因此,康德哲學的自由觀也成了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所批判的重點之一。應該說,康德對自由問題的解決並不是成功的。經驗的自由與思想的自由問題在康德哲學中特別是《純粹理性批判》中表現為第三個二律背反中的因果性與意誌自由的關係。他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必須被視為受因果聯係的製約呢,還是也可以假定在世界上有自由的存在者,即行動的絕對起點?最後,康德還給這附加了一個二難推論,作為第四個二律背反,即整個世界是否有一個原因的二難推論。
在此,我們暫時不去糾纏於康德的具體分析,而是首先縱觀一下這種思維方式。雖然說,康德哲學堅持的是一種先驗邏輯的思維方式,但是這種先驗是能力起源上的“先驗”。在經驗層麵的邏輯推演上,他仍然遵循著形式邏輯的思維方式。因此,在康德哲學中,至少在《純粹理性批判》中,他的思維方式還是經典力學的思維方式,或者說是追求像數學那樣的精確性的思維方式。這也是18世紀上半葉這個時代的思維特點,“這個時期的突出特征是形成了某種獨特的總觀點,這個觀點的核心就是自然界絕對不變這樣一個見解……開初那樣革命的自然科學,突然麵臨一個徹頭徹尾保守的自然界”[1]。在這種固定的形式邏輯思維方式的指導下,“因果性”就變成“因果鏈”,成了嚴格的單向必然性的“原則”,這種原則成了某種先天的形式,而“現象”則是在這種形式下得以組合排列的。這就是必然性的奴役,這種必然性必然把思維導向一個極端、一個終端,即那個神化了的因果鏈的“動力學上的第一推動者”。在這種必然性因果邏輯思維方式下,整個世界被解釋成有條不紊的、按照因果性的邏輯順序運行著的係統。雖然說,康德提出的“星雲假說”把自然界“表現為某種在時間的進程中生成的東西”[2],然而,在因果必然性的問題上,康德仍然束手無策,隻好把它作為一個關於“自在之物”的問題“懸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