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經驗範式的辯證法解讀: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研究

第一節 “實體性”視野中的真理觀

字體:16+-

“否定的辯證法”主要針對的並不僅僅是形式邏輯中的“符合論”意義上的真理觀,它把觸角伸得更寬、更遠——整個哲學思維方式中對待真理的“實體性”態度(其中也包括同時代的蘇聯官方哲學)。

在正式進入“否定的辯證法”所批判的真理觀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傳統西方哲學真理觀的態度做一個簡要分析。我們在此之所以將其形容為“實體性”的態度,是因為它始終沒有處理好與形式邏輯的關係——處理好與“實體性”的“真”的關係。從這個方麵來說,在對真理概念進行的眾多解說背後,是不同的邏輯形式的交鋒。在下文中我們將會分析,在形式邏輯中就已經出現的關於真理的兩種不同的態度——經驗的和先驗的背後,就已經出現了這個問題;在康德哲學的先驗邏輯中,這種傾向進一步明顯化了。黑格爾哲學的辯證邏輯在試圖克服這兩種對立傾向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真理的內容,但是卻陷入了更加神秘的境遇。蘇聯模式的馬克思主義在試圖把自然因素注入真理觀後,卻又重新陷入了真理問題的“實體化”泥淖。

一、“真理”問題的“實體化”

在討論“真理”問題的“實體化”之前,首先需要對“真理”與“真”的問題做一個簡要界定。“真理”不同於“真”,它比“真”的意義更寬泛。在通常的意義上,“真”是可以通過形式邏輯的判斷給出的,是可以經驗的。我們可以簡略地定義,“真”就是經驗世界中主體的認識內容與認識對象的符合。亞裏士多德認為,“作為真實的存在和作為虛假的不存在,由於依賴於結合與分離,一起與對立部分的安排有關(因為,在結合中得到肯定,在分離中得到否定,否則和這種安排相反。至於怎樣去和思想結合和分離,那是另外的問題。我所說的結合與分離不是連續的,而是某種一次生成的東西),在事物中並沒有真與假……而是在思想之中”[1]。這一般是通過形式邏輯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