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性”的邏輯並不是阿多諾刻意追求的唯一東西。“否定性”並不是“否定的辯證法”的唯一麵貌,毋寧說,這是阿多諾哲學迫不得已的姿態,是一種通達目的的策略。在阿多諾看來[1],隻有在主體的反映方式與“經驗”客體的豐富性尚未取得一致的情況下,作為“非同一性”的差異的邏輯才會以“否定”的姿態出現,以此防止主體把自身和對象隔離開來,同時更要防止主體用概念代替概念所表達之物。阿多諾雖然強調“經驗”狀態中的差別,但又力圖不使差別絕對化,避免使特殊事物成為絕對的出發點,亦即避免新的強製性解釋圖示的產生。“星叢”理論就是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的差異性邏輯的一次正麵的運用,它試圖在尊重差異性的基礎上實現主體對客體的概念上的有限把握,從而解決認識如何可能的問題。
一、還原與差異
阿多諾的問題並沒有超出傳統的形而上學,特別是黑格爾哲學——“也許,在一個破碎的世界上,若要保持對黑格爾體係化精神的信念,唯一方式就是斷然成為非體係性的。在這種意義上,阿多諾的思想是深刻地黑格爾式的……當一切參照體係都被納入主宰體係本身之內時,用什麽語言來描述一種異化的語言,又求助於哪些參照體係?”[2]在此,阿多諾的否定的辯證法即使以“存在物”概念代替“存在”概念作為辯證法的起點和參照物,也有可能再次進入同一性哲學的範圍之內。因為“存在物”畢竟還是一個概念,概念本身意味著主體對客體的抽象的思想把握,而不是事實本身。在阿多諾看來,思想的概念並不能代替經驗的事實。因此,絕對否定的邏輯所麵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把這種差異性的邏輯貫徹到思維方式中,也就是如何理解主體對客體的概念把握問題。於是,如何既能保證概念本身和經驗存在物之間存在著的差異,又能使概念能夠以某種合理的方式尊重和顯示這種差異並最終接近客體,就成了對否定的辯證法中概念定義的一個重要考驗。隻有這樣,“經驗”的思維方式才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