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經驗範式的辯證法解讀:阿多諾“否定的辯證法”研究

第四節 “否定的辯證法”中的“經驗”

字體:16+-

“經驗”概念在“否定的辯證法”中具有兩個維度。一方麵,作為“否定的辯證法”的理論起點,它是認識論意義上的,這是一種理想的主客體關係,在這種關係背後,並不存在傳統哲學所主張的“本質”。另一方麵,作為“否定的辯證法”的理論終點,“經驗”也暗示著阿多諾心目中的理想世界,這又是實踐意義上的、社會意義上的。在此,“經驗”的這兩個不同的維度,再一次顯現出阿多諾從思維方式轉入社會理論的思維路徑——在阿多諾看來,由於傳統形而上學在“經驗”問題上的失誤、啟蒙理性所帶來的新的奴役,反映在社會關係上就是資本主義商品交換原則所帶來的強製同一性的社會關係——它扭曲了這種“經驗”狀態,造成了“物化”。

一、認識論上的“經驗”:一種理想的主客體關係

在認識論上,“經驗”意味著一種主客體關係,這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一種開放的、互動的關係(an open and recipro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1],它所針對的,就是在傳統哲學認識論中被“主觀建構”的同一性的主客體關係以及以此為基礎的總體性的邏輯圖示。

阿多諾用“主體—客體”這個概念來表示主客體關係的這種互動性,這種互動性是平等的,或者更確切地說,相對於傳統哲學,客體具有更加優先的地位。同時,“主體—客體”這種雙向關係的定義也意味著單獨完全定義主客體某一方麵的不可能性。也就是說,“阿多諾采用的這種策略表明了兩個必要條件,第一,經驗使主體與不可通約的客體之間關係成為必要;第二,經驗使客體的影響成為必要條件。第一個條件是第二個條件的基礎”[2]。

首先,它意味著“主體”概念的歧義性、角色的多樣性。對於主體的多重歧義性角色,阿多諾做了詳細區分。主體對於阿多諾來說並不僅僅是指經驗世界中活生生的個人,這隻是主體的一個方麵,阿多諾稱之為“個體主體”,我們亦可稱之為“經驗主體”。除此之外,阿多諾還提出了“先驗主體”。阿多諾指出,個體主體具有經驗能力,是活生生的有差別的個人,先驗主體則不具有經驗性,它是對個體主體的共性的抽象:“構成經驗實體的先驗主體是從活生生的個人中抽象出來的。很明顯,先驗主體的抽象概念——它的各種思想形式,這些思想形式的統一,以及意識的有獨創性的生產能力——必須先有允許其產生的東西:現實的有生命的個人。”[3]我們可以看出,阿多諾所謂的“先驗主體”並不是康德哲學意義上的超驗的絕對性,而是人的社會性因素(隻不過阿多諾更多的是在弗洛伊德主義的視域下運用的)。主體同時兼有經驗主體與先驗主體這兩方麵的角色。在既定的社會製度中,先驗主體先於個體主體並規訓、塑造著個體主體。阿多諾認為,不能用先驗主體去吞噬個體主體,也不能用個體主體去吞噬先驗主體,它們各自在不同的層麵存在著並發揮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