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東方的崛起:關於中國式現代化的哲學反思

第十五章 以生產力為根本標準的徹底唯物主義

字體:16+-

鄧小平首先是一位唯物主義者。和毛澤東一樣,鄧小平極為重視實事求是,並認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礎,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與毛澤東不同,鄧小平把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結合起來了,並把生產力作為實事求是的根本標準。換言之,在鄧小平的哲學思想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生產力標準是密切相關甚至融為一體的。按照鄧小平的觀點,隻有在解放思想的過程中才能達到實事求是,而是否達到實事求是隻能以生產力為根本標準,從而“肯定應當肯定的東西,否定應當否定的東西”。這就形成了以生產力為根本標準的徹底的唯物主義。正是依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鄧小平領導我們黨實現了思想路線和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要理解鄧小平理論和實踐的實質,就要分析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以生產力為根本標準的徹底唯物主義。

一、實事求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和精髓

“實事求是”一詞,源於東漢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河間獻王傳》。文中對西漢景帝第三子河間獻王劉德寫道:“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報之。”唐朝顏師古注“實事求是”四字,謂“務得事實,每求真是也”。“務得事實”,指務必得到客觀事物的事實情況;“每求真是”,指不斷追求事物內在的本質和特點。因此,實事求是的本意是指嚴謹好學、務求真諦的一種認真的治學態度。

對“實事求是”作出全新的馬克思主義解釋,使之內涵精義升華,並用之來概括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是毛澤東。毛澤東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係,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我們要從國內外、省內外、縣內外、區內外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即找出周圍事變的內在聯係,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1]經毛澤東改造發展之後,“實事求是”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範疇。正如鄧小平所說,“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毛澤東同誌用中國語言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