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

四、批判與建設:“改變世界”雙向向度

字體:16+-

要超越學界關於“改變世界”的雙重向度理解上的對立而達到統一,必須回答兩個相互關聯的問題:第一,從其本性上說,馬克思關於“改變世界”的實踐界說本身是否包括了雙重向度?第二,在實踐的曆史主題與中心任務轉換之後,馬克思新世界觀是否需要及如何轉換功能向度?這實際上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討論出場學的雙線關係:改變世界的實踐功能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向度的關係問題。

讚成實踐主題轉變與功能向度同步轉變的學說被稱為“同步雙轉”論(以下簡稱“雙轉論”)。“雙轉論”突出地強調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當代化、實踐化特征,首先源於馬克思主義“改變世界”的宗旨意識。馬克思經常將“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作為理論的掘進邏輯。毛澤東同誌也將“推翻一個舊世界,建設一個新世界”的曆史使命歸為馬克思主義的主要任務。一個實踐時期的確有一個中心、重心,或者說矛盾的主要方麵。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麵決定的。在革命戰爭年代,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踐的主要任務是推翻一個舊世界,因此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革命的邏輯”就理所應當了。並不因為辯證法有兩重向度就必須強調革命與建設向度同在,革命邏輯和建設邏輯同舉。同樣,在建設、改革、發展新時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現代化中的建設邏輯”[11],用創新的理論,特別是科學發展觀的邏輯來指導新的實踐,成為建設邏輯、發展邏輯,不必說既是建設邏輯又是革命邏輯。今天,作為執政黨和領導核心,我們黨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態度就是建設和維護,而不是革命和推翻。這是任何一個執政黨都普遍持有的理論態度。

建設和維護的態度決定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視域和理論向度。治理、規範、秩序、法治、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和諧社會等維護性、建設性向度的範疇和命題日益成為今日中國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話語。“生理學”研究取代了“否定性辯證法”的“病理學”解剖。“和合思維”取代了“鬥爭哲學”。我們今天需要的是係統研製社會規治體係,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係、政治體係到社會體係、文化體係和生態體係。建設向度和規範向度的馬克思主義,成為新發展觀而不是革命觀,成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場的主要形態。在這一理論視域引領下,規範經濟學、規範政治學、規範社會學、規範倫理學等都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