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

二、生態支持與綠色發展:創造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的基本條件

字體:16+-

既然生態文明必須是人的實踐主體性造就的當代文明進路與生態改善積極成果兩者之間內在走向的一致性狀態,那麽,在技術實踐上,生態文明就不可能完全采取消極的環境保護方式,將人與自然、文明與生態隔絕,而是需要采取一種將人的自由自覺實踐發展和生態改善高度一致的方式,這就是“生態支持”。

所謂生態支持,就是人按照自己的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改善高度一致的要求,用自己積極的實踐而不單純依靠自然自發修複方式不斷改善生態環境,最終使生態不斷改善並為人的發展和幸福提供優質服務,成為文明發展越來越主要的支撐因素。在這裏,人的主體性(人類中心)不但不是霸權主義的禍根,相反是生態環境改善的積極的前置條件和主要動力源泉。生態實踐造就的生態效益,不僅可能產生積極的生態產業,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生態的生活價值、環境價值、美學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多方麵影響著人類的健康生活和社會和諧。這是一個同向性活動狀態,一個合力共贏的格局,一個需要在技術上、經濟上和政策上需要不斷探索的實踐狀態,一種全新的理念和生產-生活方式。從傳統消極的環境保護到積極的生態支持,是一個重大的哲學態度的轉變。生態支持是造就生態文明的最重要的技術基礎。沒有生態支持的實踐形態,生態文明就難以建立。

生態支持與以往工業文明時代的人的實踐主體性根本區別在於:這一新啟蒙不再是對自然的統治,而是按照生態規律和生態要求來改善生態。人的主體性體現在對生態規律的自覺把握,對多物種權益的科學嗬護,對生態價值的責任擔當,對生態環境的積極的建設和改善,按照生態美的規律來造型。生態支持是對以往人們對自然榨取、統治、奴役等實踐態度的摒棄,也是對以往資本化逐利生產生活方式(過度生產和過度消費、誇耀性消費)的摒棄。人的生產和生活是綠色的、生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