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生態文明是世界普遍追求的新型文明,建設生態良好的地球美麗家園,是全球居民共同理想。但是在不同民族國家中,生態文明樣態有不同的空間、文化和民族特色。美麗中國,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就是生態建設的中國夢。美麗中國既有形上價值理念底蘊,也有天藍地綠水淨氣清、宜居宜產的環境美貌,還有綠色產業和強大技術的物質支撐,更有社會主義公平正義、民主和諧的生態製度體係機理保障。
美麗中國需要汲取“天人合一”與“仁愛和合”等中國傳統優秀思想資源作為價值支撐。在具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底蘊、又具有濃鬱中國特色的價值體係中,除了漢文化外,許多其他少數民族文化(如藏文化、蒙古文化、東巴文化等)中都包含著豐富的天人和諧、環境保護的倫理德性,這些文化的覆蓋地區都在相當程度上保留著優美的自然環境。當然,需要在積極的生態實踐基礎上重新解釋天人合一與仁愛和合原則,促使其前現代意義發生向現代性與後現代的創生性轉化,成為美麗中國的重要價值基礎。
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綠色視野應當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主流價值和指導思想。這一綠色視野將要包容人和人的和諧與人對天的和諧,因而必須摒棄用單一的“主-客”模式對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理解,用包容“主客體”關係和“主體際關係”雙重關係(主—客—主)的交往實踐模式理解取代之。在“主—客—主”交往實踐結構中,人與自然(主客體)的關係,是人與人(主體際)關係的一部分。交往實踐以客體為中介,將主體際關係建立在主客體關係之上,而將主客關係延伸為交往關係。這一交往實踐,是人與自然、人與他人成為一個生命的共同體,一個共在結構,一個相互依存、和諧共進的生態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