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

二、差異的正義:差異性社會的善治邏輯與政治表達

字體:16+-

規範和善治的社會需要得到人民的高度認同與價值皈依,需要有社會成員“認同政治”的普遍期待與強力支撐。在現階段,一個由良序治理、善道規範的差異性社會差異性社會就是我國人民高度認同、普遍期待的社會。在物質生產、生活水平尚不發達的狀況下,人民既不希望生活在“普遍貧窮”的“虛幻”同質性社會之中,更不希望跌入階級衝突頻仍的對抗性社會的泥潭。當前,建設一個良序治理的差異性社會差異性社會,即和諧社會,就是人民的最大願望。崇尚正義、充滿活力、進取精神,都是我國人民高度認同的價值。同質性社會由於沒有物質利益矛盾需要協調,因而不需要建設和諧社會;在階級對抗性社會,盡管統治者可以緩和衝突,造成若幹社會和諧的表象,但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對抗性矛盾,也就無法從根本上建設和諧社會。隻有差異性社會差異性社會,才需要也可能建設和諧社會。這一社會把充滿活力、崇尚公平兩者統一,因而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現實對象。

差異性社會差異性社會絕不等於後現代主義所指認的離散社會,而仍然是一個需要良序治理、善道規範的社會整體。一般說來,政治哲學是關於社會的規範運行和善治邏輯善治邏輯的學說。在政治哲學視域中,規範和善治基於社會,又高於社會。前者指規治原則不能“脫域”而先驗地設定;後者則指規治原則不是對現存差異的簡單反映,不能信奉“凡現存皆合理”的教條,而是對現存需要經過價值和理想的提升和篩選,變成一種符合實踐理想目的要求的價值治理規範,變成改變社會和控製社會的行動準則。規範和善治的最終目標,絕不是使差異性社會差異性社會狀況永恒化,而是創造和滿足一切可能的條件,消除差異,逐步走向高級的大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