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構當代中國特色民主政治規範體係的語境中打開馬克思主義政治研究視域,無疑具有重大意義。首先,“民主”一直是百餘年來中華民族譜寫中國近現代史篇章的重大主題,是無數仁人誌士拋頭顱灑熱血奮鬥的主要目標,是整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任務,更是60多年新中國建設,特別是30多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執政興國的偉大使命。在中國,隻有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才能真正實現民主,隻有在不斷創新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才能發展民主,這是中國人民在曆次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偉大實踐反複檢驗中,在與各種東西方各種民主思潮的多次對話和反複比較中得出的重大科學結論。經過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各個時期,在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基礎上,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鄭重提出“以黨內民主引領社會民主、推動國家民主政治發展”的新目標和新路徑。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深化改革、建立法治國家的曆史性任務。今天,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麵臨的重大課題就是:怎樣超越僅限於局部試驗和具體改革階段,全麵明確政治改革的目標體係、走進全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規範體係新時代?作為革命的、批判的邏輯,馬克思主義在指導中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取得改革和發展巨大成就之後,我們能否在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視域中嚐試地建構“規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理論體係?如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道路?這涉及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如何構建中國特色民主政治規範理論?
這一問題的提出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與時俱進、理論創新的題中應有之義。長期以來,人們在解答“依據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能否建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規範體係”這一重大問題時往往“集體失語”。相反,學界卻始終或明或暗地受到三種傾向的“另類牽引”:第一,“以西解中”,不從中國社會現實出發,照搬或僅僅依賴西方政治哲學範式解析中國民主問題。挑戰既來自倡導“三權分置”古典自由主義西方民主模式,也來自“羅爾斯熱”以來的新自由主義和新保守主義民主理論,更有後現代主義的“激進的民主”和“第三條道路”的思潮影響。問題仍然被尖銳地提出:當代中國規範的政治哲學的建構理據何在?究竟是盧梭、羅爾斯、後現代或者馬克思?第二,由於規範民主理論的缺失,對中國民主政治現實(如村民自治、人大選舉、協商民主案例等)僅僅做經驗性研究,熱衷於“微觀實驗”,缺乏深度的理論穿透和總體解釋;第三,不從實際出發,將“和諧社會”建設的價值目標或政治理想直接等同於政治社會現實,把“應當”與“現實”混淆。上述三種傾向都存在著兩大問題:第一,缺失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理論視域;第二,缺乏對當代中國社會類型的準確定位,因而難以成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研究的現實基礎和邏輯起點。對上述問題,都必須要加以科學分析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