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危機根源分析和資本的曆史批判中,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學界發現了一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當年馬克思所宣告的“被剝奪”“被炸毀”“被敲響喪鍾”的資本依然“持續在場”,其根本原因在於“資本創新資本創新”。逐利本性推動著資本可以將一切能夠贏利的要素和形式資本化,因而具有不斷創新、轉換資本形態的變革功能。資本創新資本創新具有產業內部創新、創新產業、拓展區域等形式,從當年馬克思麵對的占主導地位工業資本到金融資本,再到知識資本和文化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以及消費品資本等。資本創新資本創新造就了新的曆史場景。這是曆史場域的表象化結構,也是資本拜物教的景觀社會。雖然資本一般本性和曆史二重性作用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資本創新資本創新和曆史場景轉換畢竟造就了資本時代的形態和特征,有著種種不同於工業資本主導時代的特質和功能。我們既不能用低於曆史水平的教條主義對待當代,否認資本創新資本創新所造就的曆史場景變化,也更不能跟著後馬克思主義拋棄馬克思的曆史觀的精髓。對於問題的解答歸結為一點,就是需要有當代的資本批判理論,從而呼喚新的時代唯物主義曆史觀的出場。
具體來說,我們需要研究四個相互關聯的重大問題。第一個問題:“喪鍾敲響”的資本“持續在場”之謎。
“一個資本家打倒許多資本家。隨著這種集中或少數資本家對多數資本家的剝奪……資本的壟斷成了與這種壟斷一起並在這種壟斷之下繁盛起來的生產方式的桎梏。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這個外殼就要炸毀了。資本主義私有製的喪鍾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30]150多年前,馬克思在著名的《資本論》中用最犀利的資本批判的筆觸,向全世界莊嚴宣告資本的死亡和退場,這段影響了一個半世紀人類偉大曆史進程的文字,仿佛仍保持著原初寫作時鮮活的墨跡從沙沙作響的筆端流淌而出的在場狀態。然而,“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曆史場域中出場、在場又退場;第一個世界社會主義紅旗曾迎風飄揚而又轟然倒下;相反,“資本的幽靈”經曆了重重困難和深刻危機之後,卻“桃花依舊笑春風”,資本擴展成為全球性在場,不僅外殼仍在,腐而未朽,而且資本似乎仍在扮演“持續在場”並推動世界曆史發展的杠杆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