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

二、教科書改革範式與教科書學派

字體:16+-

教科書一直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在場的主要方式。為了深度說明的方便,本節僅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改革為重點範例。在此,我們需要科學辨識教科書改革範式教科書改革範式的成因和演變史、範式的基本特征和構成要素、範式的存在結構、範式的創新功能和基本缺陷,才能對教科書改革範式教科書改革範式的理論創新功能做出實事求是的評價,對其範式發展的前景做出相對可靠的預測。

分析這一範式出場的曆史成因和演變史,我們就會發現:這是為了準確、全麵、迅速地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需要。在這一方麵,教科書有其他範式所沒有的優勢,強調對象性、邏輯性和完整性。第一,教科書以直截了當、相對成熟的教科書語言來準確闡釋和界定馬克思主義“是什麽”和“如何是”。開宗明義,讓廣大幹部群眾一目了然。第二,教科書邏輯相對嚴謹,循序漸進,便於人們由淺入深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第三,教科書話語體係完整,“一書在手,應有盡有”,更便於人們較為全麵地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全貌。因此,教科書特別是“權威教科書”不僅深受廣大幹部群眾的喜愛,也因此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學者。教科書的普及率、影響麵遠遠超過其他範式。因此,教科書這一形式的生命力之所以經久不衰,原因就源於此。

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了加快全黨特別是高級幹部和學界深入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需要,翻譯出版蘇聯權威性教科書就成為當務之急。蘇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著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在1954年8月問世後就被中國翻譯出版(195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蘇聯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編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康斯坦丁諾夫主編本)於1958年出版後也很快在中國翻譯出版。毛澤東同誌在認真批閱了蘇聯教科書,連同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聯共(布)黨史》基礎上,發表一係列讀書談話,不僅深入地評價了這些重要著作和教科書,而且要求中國學界也要結合中國國情,編寫自己的教科書。[4]就馬克思主義哲學而言,“教科書熱”大致出現在三個時段:第一時段是20世紀60年代,在教育部倡導和精心組織下,在先後編纂出版六種教科書的基礎上,教育部委托艾思奇,集六本教科書的主創人員精心編寫出版了《辯證唯物主義 曆史唯物主義》,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最為經典的教科書。第二時段則在改革開放之初,由中國人民大學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編的《辯證唯物主義》《曆史唯物主義》為標誌,開教科書改革路徑的先河。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30多年來全國出版了各類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大約712種,發行量累計突破12000萬冊。第三時段從2004年開始,作為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重要內容,新編出版了《馬克思主義哲學》(2009),教科書改革範式教科書改革範式始終成為我國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主要方式之一,成為培養和造就幾乎所有新生代馬克思主義學者的搖籃。深度描畫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的哲學教科書改革的曆史圖景,我們關注的旨在以下幾點:第一,這一範式出場的深層原因;第二,這一範式的基本特點和創新成就;第三,這一範式的內在問題和基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