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

一、研究範式與學派譜係

字體:16+-

深度描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創新圖景,尋找其學術地理中的主要脈絡和創新趨向,從中探索中國學術語境中馬克思主義研究創新的深刻經驗和路徑機製,需要有科學的方法。正因為如此,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需要著眼於“思想出場的邏輯”,需要出場學視域,即把所有思想史、學術史與真實時代之間的本質性關係按照出場邏輯來闡釋的方式。

係統梳理研究方式和發展脈絡的多樣性是必要的,但是各種方式的重要性程度卻絕非等價。曆史描述性研究是相對初始和基礎的方式。由於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以往主要散見於專題、人物、事件、活動、關係、文本解讀等的分門別類研究中,曆史描述性方法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搜集整理所有的學術史料,然後按照時間順序和學術編年方式將其轉化為一種首尾一貫的通史通論的前沿描述。建立相關的數據庫並建立對各種相關數據的表象的基本聯係,是做進一步深度挖掘其本真關係極具重要性的基礎和初始台階,但絕不是其研究的完成形態。因為這一研究的基本特點,就是例數所謂相對重要的人物和著作的思想介紹,將學術史僅當作當年列寧所批評的“人名和書名”的曆史,或者如科林武德所批評的“剪刀+糨糊”的曆史。這一曆史隻能達到馬克思所說的“完整的表象”或“感性的具體”,而根本無法到達“理性具體”。分列的學術史描述(如哲學史、經濟史、社會主義史等)之間根本不見思想的流動邏輯。

“方法論自覺”需要超越曆史去尋找另一種重新書寫方式,就是穿透“完整的表象”而達到“抽象的規定”,即把握創新學術史所依賴的研究範式。之所以如此,第一,所有創新,都隱含和依靠著一種研究路徑或範式。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無論是就觀點、理論、方法,還是就體係、形態,其成熟階段都是方法論自覺的產物,都與一定的研究範式相關。範式作為創新研究的思維工具,一定的學術群體共同遵守的特殊方法論路徑和特色學術規範,對於這一群體研究和闡釋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創新工作的推進是有重大意義甚至是決定性作用的。沒有方法論自覺,任何理論創新都將是盲目的。馬克思曾經這樣來闡釋工具對於人類發展的重大作用:“各種社會經濟形態的區別,不在於生產什麽,而在於怎樣生產,用什麽勞動資料生產。勞動資料不僅是人類勞動力發展的測量器,而且是勞動借以進行的社會關係的指示器。”[1]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將辯證法稱為他們最好的思維的勞動工具。研究範式同樣如此。通過研究範式的脈絡,我們可以找到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研究的測量器和指示器。第二,範式總是時代思維方式的集中體現,是學術見解、學術觀點和理論創新的根基和靈魂,也是學術史坐標和圖譜的軸心。以範式為切入點,準確把握學術史的範式圖譜構變,就可以循此脈絡深度理解和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學術史。第三,創新研究活動落在研究對象上,動的形式最終表現為產品靜的形式,而範式作為研究活動的工具,也作為最高研究產品,能夠以自己存在標誌著研究水平。根據馬克思關於“人體解剖是猴體解剖鎖鑰”的“從後思索”方法,基於當代範式圖譜構變的高度,就可以追溯、透視和總結近百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學術史。而書寫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史,既可以按照自然曆史順序從1949—2015年,更可以按照馬克思的“從後思索”方法,即“人體解剖對於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低等動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動物的征兆,反而隻有在高等動物本身已被認識之後才能理解”[2]的方法,站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術史最繁榮、最創新、最發展的經典時代來反觀百年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