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哲學經典·宗教哲學卷

盧曼

字體:16+-

尼克拉斯·盧曼(Niklas Luhmann,1927—1998)出生於德國的呂訥堡,是當代著名的社會學家。盧曼曾在弗萊堡大學研習法律,畢業後回呂訥堡接受公務員培訓並擔任行政公職。1960年,他獲得獎學金去哈佛進修,期間遇見了著名的社會學家塔爾科特·帕森斯。回國後,盧曼1962年至1965年在德意誌行政大學擔任講師。1965年到1968年,他在明斯特大學社會研究所擔任部門主管(剛開始他還在這間大學念了一學期社會學),1966年憑兩年前出版的《正式組織的功能與後果》在這間大學獲得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五個月後獲得大學授課資格。1968年,盧曼成為比勒費爾德大學社會學係教授,1993年退休。

1988年盧曼獲得斯圖加特市的黑格爾獎,1997年獲得歐洲阿馬爾菲社會學社會科學獎。盧曼作為社會係統理論的創新者而聞名於世。盧曼的“係統”指的是任何從環境中選取某些既有的可能性從而自身變得比環境更簡單而穩定的實體,它適用的對象可以是龐大的組織也可以是簡短的對話。他所關心的是,一個係統何以能運作,以及它如何和其他的係統發生關係。他對在“意義”的基礎上運作的係統,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尤其感興趣。他認為社會不是由共同信念連接的個人的網絡,而是全部交流的總和,但是在現代社會這些交流高度分化,各自按其特別功能獨立進行。盧曼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對這些交流進行係統的分析。

在“社會、意義、宗教”一文中,盧曼認為,無論是在總體社會層次上還是在個體層次上,宗教都提供了意義的意義,即一種有意義的“終極實在”。在本文中盧曼特別探討了自我指涉型係統理論在社會理論和宗教功能分析方麵所產生的某些後果。自我指涉型係統是指依靠一些通過係統而相互關聯的要素生產出另外一些通過係統而相互關聯的要素的封閉網絡。社會是一個由一切時空中的溝通組成的自我指涉型係統。社會囊括了所有在一個特定的溝通語境下可能的溝通,為了處理這種複雜性,溝通係統引入了一種對這種複雜性的表征——意義,它則為進入這些可能的溝通話題提供了途徑。基於意義的溝通所產生的世界中,每個具體項目都表現出偶在性,而這一偶在性的必然性則構成了一個吊詭。吊詭世界的圓滿與空無乃是宗教的終極現實。社會隻能作為一個自我指涉型係統而存在,並實現溝通的再生產,這使得“宗教”成為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