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賓人。中國現代學者,哲學家、哲學史家,現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唐君毅接受過良好的舊學教育,青年時代頗受梁啟超、梁漱溟、熊十力學術的影響。畢業於中央大學哲學係。曾任教於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江南大學。1949年赴香港,與錢穆、張丕介等創辦新亞書院,兼任教務長、哲學係主任等職。1958年與徐複觀、牟宗三、張君勱聯名發表現代新儒家的綱領性文章“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1963年香港中文大學成立,受聘為該校首任文學院院長和哲學講座教授,1967年任新亞研究所所長。
唐君毅對中、西、印哲學思想無不鑽研,尤用力於中、西、印三大文化傳統中所體現的人文精神。主張以“道德自我”的觀念立論,通過人生體驗、文化意識和道德理性的探索,來考察和反思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精神。認為應該在哲學體係的基礎上,由“道德自我”而擴大為人的生命主體及整個心靈的活動,用以涵蓋一切知識與學術文化,建立一個以儒家形上學為核心的、更為廣大和融通的哲學體係。他以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為理論基礎,吸收佛學的“唯識無境”的思想,提出了“心通三向九境”說。
唐君毅主要的著作有:“道德自我之建立”、“心物與人生”、“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中國哲學原論”、“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等。這裏節選“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中的“導論”,以反映當代新儒學的一種學術取向。
“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是唐君毅係統闡述他的哲學、倫理思想的代表作,1977年由台灣學生書局出版,是其一生中最後的巨著。唐君毅對此書有著較高的自我評價,他自稱該書是“一生之思想學問之本原所在,誌業所存”。作者在該書出版的三十年前,就已經嚐試寫作此書。其根本義旨,在他早年所著的《道德自我之建立》、《人生之體驗》的“自我生長途程”,《心物與人生》一書的“人生之智慧”,《人文精神之重建》一書的“孔子與人格世界”,以及《人生之體驗續編》中的“人生之艱難”,《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的“導論”等章節中均有所闡述,但並未作專門的形上哲學論述。作者的本意是打算在自己的思想學問有更大的進步時再寫作此書。後來作者遭遇了母親逝世、自己罹患目疾險些失明的磨難,最終著成此書。“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一書的宗旨就在於闡明種種世間、出世間的境界,都與人的生命心靈種種活動相感通,都與感通的種種方式相應。從而求如實觀如實知以起真實行,使人的生命存在成真實的存在,以立人極。作者主張以心靈為生命存在的主體,以感通為心靈的活動,以呈現於心靈中而為心靈所感通者為境界,去統攝知識、道德和宗教,力圖改變前期僅以“道德自我”為哲學體係之基石的想法,強調由人的生命主體及整個心靈活動的展開,涵蓋一切知識與學術文化,以建立儒家形上學的概念為核心的更為廣大、融通的哲學係統。該書內容上哲思獨運,義理圓融,堪稱博大精深、融匯中西之作,在現代新儒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這裏節選的是該書的“導論”部分,作者係統論述了撰寫此書的宗旨與書名涵義,心對境之感通活動及其種別、次序與層位,如是觀之意義,如實知與真實行,真實行與生命之真實存在及立人極,哲學之任務,哲學之目標在成教,陳述哲學義理之次序問題,九境建立之理由,九境之概述以及論述九境之方式等十幾個方麵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