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1868—1936),名炳麟,字枚叔,因仰慕清初學者顧炎武的人格,更名絳,號太炎,以號行於世,浙江餘杭人。近代學者,思想家、經學家,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章太炎早年曾師從俞樾研習經學。後加入強學會參與維新運動。1897年至上海任《時務報》撰述。1903年撰《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反對維新而主張革命。為鄒容《革命軍》作序,被捕入獄。後與蔡元培等發起成立光複會,後被推為會長。後流亡日本,參加孫中山的同盟會,與改良派進行論爭。辛亥革命後回國,曾任南京臨時政府顧問。反對袁世凱複辟,曾參加護法軍政府。晚年以講學為主,提倡“尊孔讀經”。
章太炎在經學、語言文字學、史學等研究領域成就卓著,是近代最後一位古文經學大師。在哲學方麵,章太炎的思想比較龐雜,既有儒學的因素,同時又頗受佛學、老莊和西方進化論、康德等哲學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想體係。
章太炎著述繁富,後人編有《章氏叢書》、《章氏叢書續編》、《章氏叢書三編》,自1982年起上海人民出版社開始陸續出版《章太炎全集》。這裏選錄一篇代表其哲學思想的重要論文“俱分進化論”。
“俱分進化論”是章太炎脫身囹圄、東渡日本後發表的第一篇哲學論文,刊登於1906年9月5日出版的《民報》第7號上。章太炎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親身經曆了近代中國的社會變遷。在關注中國狀況的同時,他也廣泛接觸西方社會思潮,深刻認識到了帝國主義國家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矛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章太炎撰寫了“俱分進化論”一文。俱分進化論是指人類社會曆史的進化與發展,表現在道德方麵是善與惡並進,表現在生活方麵則是苦與樂並進的理論。章太炎說道:“進化之所以為進化者,非由一方直進,而必由雙方並進。專舉一方,惟言智識進化可爾。若以道德言,則善亦進化,惡亦進化;若以生計言,則樂亦進化,苦亦進化。雙方並進,如影之隨形,如罔兩之逐景。”認為善與惡、苦與樂如影隨形,同時進化。此後,章太炎又在《五無論》(1907)、《四惑論》(1908)和《國故論衡》(1910)等論著中繼續闡發俱分進化論,並在善與惡、苦與樂同時並進的基礎上進而提出了智與愚並進的觀點。如他在《國故論衡·辯性下》一文中,把“文教之國”與“蠕生之島”進行比較,得出了“由是言之,見與癡固相依,其見愈長,故其癡亦愈長。而自以為智者,誠終身不靈哉”的結論,認為智與愚也是雙方同時並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