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哲學經典·西方哲學卷(下)

論指稱[1]02

字體:16+-

我認為這兩個說法是不正確的,我已為此提出了某些理由。現在假定某人事實上將要以一種全然嚴肅的神態對你說:“法國國王是賢明的。”你會回答說:“那是不真實的嗎?”我想,你肯定不會那樣回答。但是,假定他繼續向你問道,你認為他剛才說過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你同意還是不同意他剛才說過的話。我想你會有些猶豫地打算說:你既不認為他剛才說過的話是真的,也不認為是假的;根本就沒有提出他的陳述是真或是假的問題,因為根本不存在法國國王這樣的人。如果對方表情顯然很嚴肅的話(顯出一副不知人間事的惶惑神情),那麽,你就可能說出像這樣的話:“恐怕你一定是誤解了。法國現在不是君主製,根本就沒有法國國王。”這就闡明了這樣一點:如果一個人表情嚴肅地說出該語句,那麽,在某種含義上,他說出這個語句就表明他相信有一個法國國王。可是,他的嚴肅表情之表明他相信有法國國王這一點,並非完全等同於一個人伸手拿雨衣即表明他相信天在下雨,也並非等同於一個人說“天在下雨”即表明他相信天在下雨。我們可以把這一點表述如下。在“蘊含”(imply)的某種含義上,可以說,“法國國王是賢明的”蘊含“有法國國王”。但這是“蘊含”的一種非常特殊和奇持的含義。在這種特殊含義上,“蘊含”無疑不同於一般含義上的“衍推”(entails)或“邏輯蘊含”(logically imply)。其根據在於下述事實:當我們說(正如我們所應該說的那樣)“沒有法國國王”以此作為對他的陳述的回答時,我們確實不該說我們正在反駁“法國國王是賢明的”這個陳述。無疑,我們並沒說這個陳述是假的。我們倒是提出了一條理由來說服這個陳述或真或假的問題根本就沒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