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哲學經典·西方哲學卷(下)

塞爾

字體:16+-

約翰·塞爾(John Rogers Searle,1932—)是當今世界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他於1932年出生在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1949—1952年就讀於威斯康星大學,1955年獲羅茲(Rhodes)獎學金赴牛津大學學習,並獲哲學博士學位。他曾師從牛津日常語言學派主要代表、言語行動理論的創建者奧斯汀(J.L.Austin),深入研究語言分析哲學。1959年返美,並一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後當選美國人文科學院院士。主要著作有:《言語行動——論語言哲學》(1969)、《意向性——論心靈哲學》(1983)、《心靈的再發現》(1992)、《意識和語言》(2002)等。他是一位在語言哲學、心靈哲學和社會科學哲學中都作出過突出貢獻的多產哲學家。

另外,塞爾在人工智能哲學(AI哲學)方麵也有突出表現。他在1980年發表了本選文——“心靈、大腦和程序”(Minds,Brains and Programs)——並在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中文屋論證”(Chinese Room Argument)。在此後不長的一段時間內,中文屋論證便立即成為了AI哲學與心靈哲學的熱點話題之一,並成為無數篇論文引證與討論的對象。

我們在前麵的那篇選文中已經看到,圖靈主張機器是可以思維的,而塞爾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就在於駁斥圖靈的觀點。塞爾先從術語厘定的角度區分了兩個概念,第一是“強人工智能”(強AI):這種觀點認為,計算機不僅僅是人們用來研究心靈的一種工具,而且,被恰當程序設計的計算機本身就是一個心靈。另外一種則是“弱人工智能”(弱AI),其想法是:計算機至多隻能夠成為人們研究心靈的一種工具,或是對心智活動的一種抽象模擬。很顯然,圖靈所說的“機器智能”,指涉的就是對於強AI的實現。至於弱AI觀點,則為一般公眾和廣大AI界中的“職場人士”所接受。在這兩種立場之間,塞爾支持的是弱AI,反對的是強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