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哲學經典·西方哲學卷(下)

心靈、大腦和程序[1]

字體:16+-

近年來,計算機對人類的認知能力進行了模擬,這種模擬的心理學和哲學意義是什麽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必要先區分幾個不同的概念,它們是“強的”、“弱的”和“謹慎的”人工智能。根據弱人工智能這個概念,計算機在研究心靈方麵的主要價值是提供了十分得力的工具。比方說,有了計算機;我們能夠更嚴密、更精確地提出假設,並且對之進行測試。但是,根據強人工智能這個概念,不僅可以說,計算機是研究心靈的工具,而且具備恰當程序的計算機本身就是心靈。因為一旦計算機有了正確的程序,我們就能說,它實際上就有了理解力以及其他的認識狀態。在強人工智能裏,由於輸入了程序的計算機具有認識狀態,因此,程序不僅僅隻是幫助我們測試心理學解釋的工具,程序本身就是解釋。

我對弱人工智能的看法並沒有反對意見,至少在本文是如此。我的重點將放在屬於強人工智能觀點的一些看法上,特別是其中的一種意見,即認為,配備適當程序的計算機事實上確有認識狀態,並且能借此解釋人類的認知。後麵當我提到人工智能時,我指的是用上述兩種說法表述的強人工智能的概念。

我將研究的是羅傑·香克和他在耶魯大學的同事們所做的工作(請參閱香克和艾貝爾森1977年的著作),因為比起其他類似的觀點來,我更熟悉他們的看法,而且,他們的看法為我要研究的問題提供了十分清晰的例子。但是,問題的討論又不依賴於香克所設計的程序的細節,同樣的論證也適用於威諾格拉德的SHRDLU程序。魏岑鮑姆的ELIZA程序其實適用於任何對人類心靈現象所作的圖靈機模擬。

如果省略各種細節,我們可以用三言兩語對香克的程序作如下描述:這個程序的目的是為了模擬人類理解故事的能力。人類理解故事的能力有個特點,盡管故事對有些事情並沒有加以明確說明,但是,人們還是能夠回答與其有關的問題。比方說,你聽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人走進一個餐館,要了一份漢堡牛排。菜上來了,那人一看,隻見盤中是一塊被炸得黑乎乎的牛排,於是,他大發雷霆,拂袖而去,既沒結賬也沒留下小費。”聽完這段故事,如果有人問:“那個人吃沒吃那份漢堡牛排?”你也許會回答說:“沒有,他沒吃。”同樣,如果你聽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人走進一家餐館,要了一份漢堡牛排。菜上來了,那人一看,十分高興。他給了女服務員一筆可觀的小費,並結了賬,然後離開了這家餐廳。”現在,要是問:“那個人吃沒吃那份漢堡牛排?”你可能會說:“是的,他吃了。”香克的計算機也能夠以同樣方式回答有關餐館的類似問題。為了做到這一點,計算機應對人類關於餐館的那種知識,有一種“表象”,以便在聽了這樣的故事以後,能夠回答類似於上麵的問題。在計算機聽完故事回答問題時,所給出的答案,將與人類聽完類似的故事之後所給出的答案應該是一樣的。鼓吹強人工智能的人認為,在這個問答過程中,計算機不僅在模擬人類的一種能力,而且,(1)實際上是理解了故事並對問題作出了回答。(2)計算機及其程序所做的一切的確解釋了人類理解故事並對有關問題作出回答的能力。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