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我們永遠處在生活世界中。我們一般不會把生活世界作為一個普遍的課題來加以專門研究。我們知道,在這個境域中生活,總有著這樣那樣的目標,不管它是短暫易變的,還是始終如一的。一個指導我們的生活實踐的終生誌願或是通過我們自己的選擇,或是通過我們所受過的教育形成的。一旦有了固定的目標,我們就構造了一個規定邊際的“世界”境域。從事一項職業的人往往對本職業以外的事情不聞不問,視其職業界為世界,為其自己的現實性和可能性,即以此區分什麽對他所生存的那個“世界”來說是“真實的”(相對於他的目標來說正確的和真的),什麽是不真實的(不正確的,錯誤的,假的)。
我們整個的生活活動和工作世界顯然都處於那生活世界意義上的總體的存在界中,我們在個別的活動和工作中的真假問題是以那更為寬廣的,乃至最寬廣的生存範圍內的存在與否、正確與否的問題為前提的。然而對這個問題人們往往不感興趣,盡管我們不時根據需要結合更寬廣範圍內的存在問題來考慮特殊的興趣。如果我們(在所“建立”的最高目標的支配下)隻對特殊的世界進行研究,那麽我們就沒有對生活世界作專題研究,隻要這種情況不改變,我們的研究領域還隻是我們的特殊的世界。在此,那個起支配作用的目標也許最終是一個群體的目標,個人一生的投入完成了群體任務的一部分(如果在此談得上部分的話),個人的工作融合在集體的工作中,以至於每個人都參與了集體的工作。
科學家的以職業目標為指導的生活,以及通過研究者的合作和繼承所形成的作為工作境域“世界”,顯然符合上麵所說的基本特征。但是,這裏也有它的與眾不同的特殊性。科學界的一切成就,以及它們在其特殊的共同體中的存有意義(對於這個共同體的一切成員來講是實在的和真的存有,還是不實在的和假的存有),不僅構成了存有模式上的多樣性和休戚相關性,而且,這些特殊的工作(這些特殊的科學成果)成為高層次上的工作的前提和基石,在其必然性和無限的展開中使得一切科學的工作結合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一個理論的體係(在理念化了的教科書中的學說)。科學的世界,科學家的存有境域,有著這樣的特征:個人的工作匯入無限成長的整體的工作中,通過科學家的代代相繼地加磚添瓦,科學的大廈不斷增高。理論的體係在此是被確立的謂詞性的真理學說。它們在互相啟發和互相促進中,形成連貫通一的基架,形成對於那個“領域”而言的理論的真—存有。這也就是說,在歸根到底大家都讚同的最高理想目的的支配下,去建立一種無條件的真的存有(一種通過永遠不斷的努力去實現的理念)。在由陳述所構成的理論體係中,“在真理的存有”是在其理論意義上互相能取得一致的表達式,是它的領域和它的存有者的理念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