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哲學經典·西方哲學卷(上)

布爾迪厄

字體:16+-

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法國社會學家、哲學家。出生於法國南部但肯的一個郵遞員家庭,曾在巴黎高師求學,師從阿爾都塞。畢業後在中學做教師,並在阿爾及爾謀得了一個講師的職位。阿爾及利亞戰爭時期,他在當地從事人種學的研究,1960—1964年在巴黎大學擔任教學工作,其間出版了《阿爾及利亞人》(1962)、《繼承者們》(1964)等著作。從1964年起,他擔任高級研究實踐學校的研究員,從1968年起轉到歐洲社會學研究中心(由著名社會學家雷蒙·阿隆創建)工作,其間出版了《實踐理論綱要》(1972)。1975年創辦了跨學科性質的雜誌《社會科學的研究行為》。從1981年起擔任法蘭西學院社會學的負責人,出版了《實踐的邏輯》(1982)、《朝著反思的社會學》(1987)、《語言和象征的權力》(1991)、《馬丁·海德格爾的政治本體論》(1991)、《藝術的規則》(1992)等著作。1993年成為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1996年從加利福尼亞大學接受了“高夫曼獎”,隨後出版了《市場的暴政》(1998)、《論電視》(1999)等著作,2001年從皇家人類學學院接受了赫胥黎(Huxley)勳章,2002年因病逝世。

本書選編的“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一文譯自格林伍德出版社出版的《教育社會學研究與理論手冊》,這篇文章在“經濟資本”概念的基礎上進而提出了“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的新概念,從而大大擴展了資本概念在社會學研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