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哲學經典·西方哲學卷(上)

曆史的起源與目標[1]

字體:16+-

一、世界曆史的結構(第一編緒論)

我們的時代使人類生活變得具有廣度和深度,因此意義最為深刻。它要求整個人類曆史提供給我們借以估量目前所發生事情之意義的標準。

然而,對人類曆史的掠視,把我們引入人性的神秘之中。我們全然擁有曆史,曆史造就了我們,這部迄今為止的曆史為期相當短暫。這一事實促使我們發問:曆史來自何處?曆史通往何方?曆史是指什麽?

自遠古以來,人類就試圖向自己描繪曆史整體:首先是用神話概念描繪(用敘述神統的史詩和人類在其中擁有命定地位的宇宙起源學說);接著是用神學活動的概念描繪,神學活動通過世界政治的決定性事件而起作用(先知們的曆史想象);然後是用一個啟示的過程,它從創世和人類墮落到世界末日和末日審判,一直貫穿整個曆史進程(聖·奧古斯丁)。[2]

當曆史意識將自身建立在經驗主義的基礎之上並單單建於此上時,它被根本改變了。從中國到西方,文明在一切地方誕生。關於那種文明的自然起源的描述,雖然實際上仍是傳說性的,但在意向上已是以經驗為根據的了。今天,實際的視野已變得無比廣闊。時間的限製——例如,那種相信人世間有6000年之久的聖經信仰——已被突破。某種東西向過去和未來無限地展開。在此之中,調查研究追隨著曆史的遺物、文件和過去的遺跡。

麵對無限的多樣性,那種以經驗為根據的曆史觀念,必定要麽限於證實單一的規律性,要麽永無窮盡地描述多樣性:同樣的事件重複出現;類似在差異內再現;既有典型的形式係列的強權政治秩序,又有無秩序和混亂;既有精神王國樣式的規則順序,又有水平下降到沒有規則模式的持續。

或許作出努力是為了獲得一個關於人類曆史的統一完整的總觀點:文明的真實始末在其發展和衰退中被理解——先是在孤立中,接著在相互影響中;共同因素被領悟了,它構成了相互理解和對意義之不同認識的基礎,它最終導致關於一個意義單一的模式的觀念,一切多樣性在此中都有其命定的地位(黑格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