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哲學經典·西方哲學卷(上)

福柯

字體:16+-

米歇爾·福柯(Michel Paul Foucault,1926—1984),法國著名哲學家,後結構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於法國維埃納省省會普瓦捷的一個富有的家庭裏,父親是外科醫生,希望子承父業,但福柯感興趣的卻是曆史和哲學。1946年,福柯考入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院,1948年獲哲學教師證書,1950年獲心理學教師證書,1952年獲精神病理學學位證書。在阿爾都塞的影響下,他一度加入了法國共產黨,但他對黨派政治並無真正的興趣。1952—1954年他在裏爾大學擔任心理學講師,1954年出版了第一部著作《精神病與人格》。1955年,他應聘到瑞典烏普薩拉大學任法語教師,並利用空閑的時間撰寫博士論文“瘋狂與文明”;1958年他又應聘到波蘭華沙大學擔任法語教師;後來,外交部又派他到漢堡大學擔任法語教師,他在那裏完成了博士論文的寫作。1961年,福柯在巴黎大學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同年出版了《瘋狂與文明》,並開始在克萊蒙-費朗大學擔任哲學係教授,出版了《臨床醫學的誕生》(1963)、《詞與物》(1966)等著作。1968—1970年,他擔任巴黎大學文森學院哲學教授,出版了《知識考古學》(1969)。1970年起擔任法蘭西學院思想體係史教授,出版了《規訓與懲罰》(1975—1977)、《性經驗史》(1976)等著作。1984年,福柯因感染艾滋病而逝世。

本書選編的“知識考古學”一文譯自福柯的同名著作的引言,這篇文章對流行的曆史觀念進行了批判,強調知識考古學是對曆史上被遮蔽的或斷裂的思想的結構進行深入的考察。在福柯看來,通常我們對於思想史的源流考察,往往預設了思想觀念史自身的連續性,但在更為細致的考察中,這種連續性往往會被揭露為假相。真相毋寧說是一個個彼此斷裂的、在曆史上前後相續的知識體係——這些知識體係的運作是受到一定的規則的製約的。但是和結構主義研究所說的結構關係不同,這些福柯式的知識生產規則並不能夠被某些冷冰冰的句法規則或者語義規則所窮盡——它們是受到一些具有意識的主體所操控的,並由此在一定的曆史條件下,從根本上限製了知識產生者的思想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