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卡西爾(Ernst Cassirer,1874—1945),具有猶太血統的德國哲學家。他出生於德國西裏西亞的布雷斯勞(現屬波蘭),1892—1896年先後就讀於柏林大學、萊比錫大學和海德堡大學,並於1899年獲得馬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10年出版了《實體概念和功能概念》,1916年出版了《自由與形式》,1918年出版了《康德的生平和學說》。從1919年起擔任漢堡大學哲學教授,1921年出版了《理念與形式》,1922年出版了《神話思維的概念形式》,1923—1929年出版了《符號形式的哲學》(3卷本),1925年出版了《語言與神話》。1930年起任漢堡大學校長,1932年出版了《啟蒙運動的哲學》。1933年希特勒上台後,他憤而辭去了漢堡大學校長的職務,開始了長達12年的流亡生活。他先赴英國,任教於牛津大學萬靈學院,1935—1941年擔任瑞典哥德堡大學哲學教授,1936年出版了《當代物理學中的決定論與非決定論》。1941—1944年赴美擔任耶魯大學訪問教授,並於1942年出版了《文化科學的邏輯》。1944—1945年擔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教授,出版了《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論》,1945年在紐約逝世。卡西爾既是一位富有獨創性的哲學家,又是一位卓越的哲學史家,他對20世紀迄今的哲學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本書選編的“以人類文化為依據的人的定義”一文譯自英文版的《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論》第六章。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指出,正是人類自身的活動劃定了人性的圓周,而“語言、神話、宗教、藝術、科學、曆史,都是這個圓的組成部分和各個扇麵”。秉承這一思路,卡西爾拒絕了對於“人”或者“人性”的任何一種實體化定義,主張通過“人”的功能來定義“人”,或換言之,人是通過其自身的作為來定義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