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利科(Paul Ricur,1913—2005),法國著名哲學家,在現象學、詮釋學、敘事理論等多個研究領域均有不凡的建樹。他出生於法國的範朗士,出生後不久,雙親相繼去世,他和妹妹被祖父母收養。利科從小勤奮好學,1934年進入巴黎大學索邦學院,受到馬塞爾的影響,畢業後獲得教師資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利科在軍隊中服役,但大部分時間是作為戰俘在監獄中度過的。1945—1948年,他參加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的工作,其間出版了《卡爾·雅斯貝爾斯和生存哲學》(1947)、《馬塞爾和雅斯貝爾斯:神秘哲學和悖論哲學》(1947)等著作;1948—1956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學哲學教授,其間獲得了博士學位並出版了《意誌哲學:自願者與非自願者》(1950)、《曆史與真理》(1955)等著作;1956—1969年任巴黎大學教授,其間出版了《意誌哲學:有限與有罪》(1960)、《存在: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著作中的本質和實體》(1960)等著作;1964年任耶魯大學訪問教授,1965年任蒙特利爾大學訪問教授並出版了《解釋:弗洛伊德論集》,隨後又出版了《對胡塞爾現象學的一個分析》(1967)、《哲學為了什麽》(1968)、《利科與馬塞爾會談記錄》(1969)、《解釋的衝突:詮釋學論集》(1969)等著作;1970年任盧汶大學訪問教授,同年起擔任芝加哥大學講座教授,隨後出版了《政治學和社會學論文集》(1974)、《生動的隱喻》(1975)、《解釋理論:話語和意義的過剩》(1975)、《哲學的主要傾向》(1979)、《時間和敘事》(1983—1985)、《意識形態和烏托邦講演集》(1986)、《作為他者的自我》(1990)、《記憶、曆史和遺忘》(2000)、《承認的過程》(2004)等著作。據統計,利科發表了500多篇學術論文,收錄在不同的文集中。許多大學授予他以名譽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