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哲學經典·馬克思主義哲學卷(下)

列菲伏爾

字體:16+-

亨利·列菲伏爾(Henri Lefebvre,1901—1991),當代法國哲學家,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

1901年,列菲伏爾出生於法國斯科尼;1919年,進入巴黎大學攻讀哲學博士學位;1928年,參加創辦《馬克思主義雜誌》;1929年,加入法國共產黨;1930年,開始任大學教授;1944年起先後擔任圖盧茲法國廣播台主任、國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巴黎大學農泰爾學院社會學教授等職;1956年,創辦《論證》雜誌,提出要繼承和超越馬克思主義;1958年,因反對法國共產黨路線被開除出黨;1991年,在法國納瓦朗逝世。

列菲伏爾的主要著作有:《辯證唯物主義》(1938)、《日常生活批判》(1946)、《馬克思主義的現實問題》(1958)、《總結和其他》(1959)、《現代世界的日常生活》(1971),其中,《日常生活批判》和《現代世界的日常生活》是代表作。在《日常生活批判》和《現代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列菲伏爾係統地闡述了以異化概念為核心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論,並將日常生活批判理論延伸到消費領域,對日常生活的後現代社會條件與特征,即空間化特征進行了闡述。

“消費被控製的官僚社會”選自《現代世界的日常生活》,集中體現了列菲伏爾對消費社會總體特征的理解。列菲伏爾認為,不能把哲學與日常生活批判隔離開來,應把日常生活與消費社會批判結合起來,並通過價值重估實現日常生活的理想化;現代社會由組織嚴密的各種次體係組成,是一種科層製式的組織體係,它通過控製人們的消費來確立自身存在的合法性,這是一種社會生活方式與行為習慣的控製;這種控製不是通過強製的方式來限製人的消費行為,而是通過現代電子媒介,如電視廣告等方式激發人的消費欲望,從而使人自覺地進入到消費體係之中;當人沉迷於消費行為中,並通過消費來確認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時,人的欲望、意識等等都被納入到了既定的社會組織中,遭受著“匿名”的統治,人由此變成了自我強迫者,而欲望的永難滿足造成了消費社會永遠躁動不安的特征。這正是“消費被控製的官僚社會”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