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哈維(David Harvey,1935—),當代英國地理學家,馬克思主義空間理論的代表人物。
1935年,哈維生於英格蘭;1960年,以《關於1800—1900年肯特郡的農業和鄉村變遷》一文在劍橋大學獲得地理學博士學位;1961年,開始了教學生涯;1969年移居美國,除1994—1995年回英國牛津大學任教之外,一直在霍普斯金大學擔任地理學和環境工程學教授。1969年,哈維出版了《地理學的解釋》,為他獲得了巨大的聲譽;1973年出版的《社會公正與城市》,標誌著他從實證主義的地理學轉向馬克思主義的地理學。
哈維的主要著作有:《地理學的解釋》(1969)、《社會公正與城市》(1973)、《資本的限度》(1982)、《資本的城市化》(1985)、《後現代性的條件》(1989)、《希望的空間》(2000)、《資本的空間:批判地理學》(2001)、《新帝國主義》(2003)、《新自由主義簡史》(2005)、《全球資本主義的空間:走向不平衡地理發展的理論》(2006)、《背叛城市:從城市的權利到都市革命》(2012)等,其中,《希望的空間》是代表作。在《希望的空間》中,哈維從馬克思主義出發分析現代空間的變化與資本積累的關係,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空間理論的基本觀念。
“空間理論:從烏托邦的理想到辯證的希望”(標題為編者所加)
選自《希望的空間》,集中體現了哈維對烏托邦空間理論與辯證空間理論的理解。哈維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發展中,存在著兩種烏托邦,即空間烏托邦與社會過程烏托邦。空間烏托邦排除了社會過程的曆史性及其變革,是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商品拜物教文化的無視與永久化,由資本推動的現代城市景觀建設,就是這種烏托邦在當代的體現;社會過程的烏托邦相信自由市場會創造出人類美好的前景,當這種烏托邦付諸現實並在空間中固定下來時,其具體實現就會導致與空間烏托邦的矛盾。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時空烏托邦,以完善新的社會替代方案;需要一種關於時間與空間的辯證法,以揭示地理不平衡發展的軌跡,從而展現辯證的烏托邦理想和社會發展的可能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