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目前為止的論述中,作為一種剛剛開始萌發的唯物主義,美學並沒有很好地發展起來。的確,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在某種意義上說,把美學描述為非美學(unaesthetic)也許更準確。康德從審美表達中驅逐了所有感性的東西,隻留下了純粹的形式;正如皮埃爾·布迪爾(Pierre Bourdieu)和阿蘭·達伯爾(Alain Darbel)所指出的,康德式的審美愉快是“一種空洞的快感,它本身就包含著對快感的拋棄,是一種純化快感的快感”[2]。席勒把美學分解為某種富於創造性的不確定性,通過與物質領域的不一致,美學被有目的地轉變了。黑格爾對於身體是愛挑剔的,僅僅認可身體上那些看起來對於理念開放的感覺;另外,在叔本華那裏,美學因遭到物質性曆史的徹底拒絕而窒息。如果克爾凱郭爾轉到美學領域,他也會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否定情緒;美學曾經是優美的極致,現在卻與無用的幻想以及低下的食欲相聯係。由鮑姆加登開始的將感覺與精神相調和的話語,在反對感性的唯心主義(叔本華)與頑固不化的唯物主義(克爾凱郭爾)之間,已經完全兩極分化了。
如果這些都是事實,那麽看來唯一富於成效的策略就是回到起源並重新思考一切,但這一次是從身體的視點出發。美學中內含的唯物主義仍然可以獲得拯救;但是,如果說可以把美學從窒息它的唯心主義的沉重負擔下拯救出來,那麽隻能通過一種發生於身體本身的革命才能實現,而不能通過為理性爭取位置的鬥爭來實現。如果說理性的觀念能夠從身體中產生出來,那麽身體與理性在什麽地方結合起來呢?倘若大膽地回溯到起點,在身體的基礎上重建一切——倫理、曆史、政治、理性等,這是否可能呢?這樣一項工程無疑充滿著危險:怎樣才能使它與關於身體的自然主義、生理主義、感覺經驗主義,以及機械唯物主義或虛幻的超驗論區別開來,才不至於像某些理論家那樣,因為一點失誤而陷入對立的立場中去呢?人類的身體本身就是曆史的一種產物,又怎麽能被看作是曆史的源泉呢?這樣一來,就像以虛幻的自身為基礎的費希特的自我那樣,難道不就簡單地變成另一種具有特權的優先之物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