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近些看,這部電影的結局是什麽?對這種乏味快感情形的兩種反應是相互對立的;一方麵是賈德對快感的放棄,他的公開宣揚共產主義(因此他不可能成為克格勃特工);另一方麵,蓋伊作為極端腐化的快樂主義者,他的遊戲也已瀕臨崩潰的邊緣(“諸神”通過儀式性打擊羞辱了他,因為他的敵人,一位愛國事業的探索者揭露了他與一個年輕學生的同性戀關係:蓋伊因此失去了晉升的機會,他本來要在翌年成為“諸神”的一員的)。此時蓋伊意識到了下列事實,擺脫這種難以忍受的情形的關鍵在於他與賈德的移情關係,有兩個細節把這一切生動地展示了出來。
第一,他再次接近賈德,這倒不是為了擺脫資產階級偏見,盡管他滿口的平等和友愛,而是因為他依然認為“某些人優於其他人是因為他們**的方式不同”;簡言之,他追逐這樣的主體——他在其非一致性,短缺中向之移情的主體。第二,他向天真率直的賈德展示移情的機製;賈德認為他對共產主義真理的信仰來自他對曆史與馬克思文本的全麵研究,蓋伊對此回答說,“你成為一個共產主義者,這並不是因為你理解了馬克思;你理解了馬克思,是因為你是一個共產主義者!”——這就是說,賈德理解了馬克思,是因為他預先假定馬克思是督促人們接近曆史真理的知識的傳播者,就像一個基督教信奉者,他信仰基督並非因為他已經被神學觀點所說服,與此相反,他之所以能夠接受神學觀點,是因為他已經處於神學光輝的照耀之中。
初看上去,似乎是,因為上述兩個細節,蓋伊即將令自己擺脫對賈德的移情(他在自己的非一致性中追逐賈德,甚至揭示了移情的機製問題),但真實的情況依然與此截然相反:上述細節隻能證明拉康的下述說法的真實可靠,“知者迷失”les non-dupes errent[27])恰恰作為一個“知者”,蓋伊跌進了移情的陷阱——對於賈德的兩次接近,其意義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顯現出來的:他與賈德的關係已經是移情性的了(這就好比接受精神分析的人在精神分析者身上發現了微小的弱點和錯誤,並以此為樂;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移情已經開始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