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哲學經典·馬克思主義哲學卷(下)

社會的物質性和社會性[1]

字體:16+-

一、區分的提出

我們多次援引社會的物質的(material)和社會的(social)性質之間的區分,但沒有作更多的解釋。我們比較了社會的物質基礎和經濟基礎,並且否認前者的社會性。我們指出,正是由於社會的,而不是物質的環境使得軍事防衛成為農業所必需的。我們認為科學活動雖然是精神的,但是物質的,並指望物質性的特征會支持這一觀點。我們說明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之間的區別不確認它們之間的物質的區別。我們比較了(第三章,第七節)生產的物質方式和社會方式。

馬克思經常注意嚴格區分什麽是和什麽不是經濟的或社會的[2]特征:

(1)“黑人就是黑人。隻有在一定的關係下,他才成為奴隸。紡紗機是紡棉花的機器。隻有在一定的關係下,它才成為資本。脫離了這種關係,它也就不是資本了,就像黃金本身並不是貨幣……”[3]

(2)“機器正像拖犁的牛一樣,並不是一個經濟範疇。機器隻是一種生產力。以應用機器為基礎的現代工廠才是社會生產社會關係,才是經濟範疇。”[4]

(3)“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並不存在奴隸和公民;兩者都是人。其實正相反,在社會之外他們才是人。是奴隸或是公民,這是A這個人和B這個人的一定的社會存在方式。A這個人本身並不是奴隸,他在他所隸屬的社會裏並通過社會才成為奴隸。成為奴隸和成為公民,這是社會的規定,是A和B這兩個人的關係。蒲魯東先生在這裏就資本和產品所說的話,意思指的是,從社會的角度來看,資本家和工人之間不存在區別;其實恰恰隻有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才存在著這種區別。”[5]

(4)但資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會的、屬於一定曆史社會形態的生產關係,後者體現在一個物上,並賦予這個物以獨特的社會性質。資本不是物質的和生產出來的生產資料的總和。資本是已經轉化為資本的生產資料,這種生產資料本身不是資本,就像金或銀本身不是貨幣一樣。社會某一部分人所壟斷的生產資料……[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