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湯普遜(Edward Palmer Thompson,1924—1993),當代英國曆史學家,馬克思主義曆史學派的代表人物。
1924年,湯普遜出生於英格蘭,中學畢業後,考入劍橋大學,並加入英國共產黨;1948年,成為利茲大學的教師,一直工作到1967年;1956年,由於不滿蘇聯對匈牙利問題的處理方式,和一些曆史學家共同退出英國共產黨,成為獨立的“馬克思主義者”,主張“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1993年,在英國伍斯特逝世。湯普遜曾參與起草“1968年五一宣言”,反對工黨的右傾政策,積極投入和平主義運動,是歐洲反戰、反核運動的領導人之一。
湯普遜的主要著作有:《威廉·莫裏斯:從浪漫主義到革命》(1955)、《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1963)、《理論的貧困及其他論文》(1978)等,其中,《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是代表作,被譽為“有絕對權威性、經久性和重要性的著作”。在《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中,湯普遜分析了英國工業革命時期英國工人的狀況,認為英國工人階級不僅有革命的思想傳統,而且有革命的實踐活動,並在革命的實踐中自己創造了自己。
“階級意識”選自《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集中體現了湯普遜關於工人的階級意識是如何建構的思想。湯普遜認為,啟蒙理性的普遍化與激進化,形成了激進主義的文化,到了19世紀20年代,過去局限於知識分子中的理性啟蒙被英國工人所繼承,並通過爭取出版與言論自由等方式傳播開來;同時,英國工人具有自修的傳統,並不斷接受新思想和新觀念,這不僅有助於工人個體自我意識的形成,也加速了烏托邦等各種激進思潮的傳播與普及,加之由於受清教傳統的影響,英國工人在總體上是自律、勤勞和節製的,這有助於他們保持自己獨有的意識;當這些思想通過合適的方式和風格為工人所樂意接受時,就會塑造出工人所需要的人格形象,而一些烏托邦思想家如歐文,具有政治經濟學基礎的工人理論家如霍吉斯金等人的出現,則使關於資本與工人對立關係的思想開始理論化、係統化,工人的階級意識與工人的實踐活動由此直接結合起來,並在鬥爭中形成了集體的自我意識,這是具有一定自覺性的階級意識。隻有當這種階級意識形成後,工人階級才是一種自在自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