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1895—1973),當代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的創始人。
1895年,霍克海默出生於德國的斯圖加特;192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25年,開始在法蘭克福大學任教,後任哲學係主任;1930年,出任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第二任所長,一直到1953年退休;1932年,社會研究所創辦《社會研究雜誌》,先後在法蘭克福和巴黎用德文出版,其擔任主編;1933年,社會研究所被納粹政權以“敵視國家的傾向”的罪名封閉,社會研究所因此遷往日內瓦,後又遷往巴黎,改名為“國際社會研究學會”,其開始了流亡生涯;1973年,在德國紐倫堡逝世。霍克海默就任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所長後,提出綜合地研究曆史和現實、把哲學和經濟理論結合起來研究社會和人的任務,旨在對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進行多學科的綜合研究,並對研究工作進行了重大改革。從此,社會研究所開創了一個新時期,法蘭克福學派由此誕生。
霍克海默的主要著作有:《作為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之間鏈環的康德的判斷力批判》(1925)、《資產階級曆史哲學的開端》(1930)、《黑格爾與形而上學問題》(1932)、《朦朧——在德國的筆記》(1934)、《真理問題》(1935)、《傳統理論和批判理論》(1937)、《啟蒙辯證法》(與阿多諾合著,1947)、《理性之蝕》(1947)、《對西德社會科學的審視》(1952)、《論自由》(1962)、《工具理性批判》(1967)、《批判的理論》(1968)、《社會哲學研究》(1972)、《轉變中的社會》(1972)、《出自青春期——小說與日記》(1974)。
特奧多爾·維森格倫特·阿多諾(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當代德國哲學家、社會學家、音樂理論家,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