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責任的新維度
所有這些都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現代技術產生了具有如此新穎的規模、對象和後果的行為,以至於先前的倫理學體係再也容納不下它們。《安提戈涅》合唱曲中關於人的神奇力量的詠唱現在將不得不重新解讀,它對人們要尊崇大地法則的勸誡再也不夠。擁有尊貴的權利、可以評判人類的輕率冒險行為的諸神也已遠去了。誠然,“鄰近”倫理學的舊指令(正義、仁慈、真誠等),仍然適用於最切近的日常人際交往領域。但這個領域正被一種日益擴大的集體行為領域所遮蔽,在那裏行動者、行動與結果不再像它們在切近領域中那樣相同,而且它通過巨大的力量賦予倫理學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責任維度。
(1)自然的脆弱性
舉例來說,在傳統情境中第一個主要變化是,自然在麵臨人類技術入侵時的嚴重無助——這在它表明自己已經受到傷害之前還不為人所知。這個令人震驚的發現引發了生態學的觀念和新學科,改變了我們關於自身的觀念,該觀念認為我們是萬物進一步發展的一種因果力量。種種結果表明,人的行為性質實際上已經發生了變化,一種全新秩序的對象(至少是這個星球的整個生物圈)添加到我們必須為之負責的領域,這是因為我們的力量已經遠遠超越其上。這是何等重要的對象,它使所有過去人類活動的對象都相形見絀!作為人類責任的自然在倫理學理論中理應是新的沉思對象。什麽樣的義務在其中是有效的?它不僅僅是一種功利主義的關懷嗎?它是禁止我們射殺下蛋的鵝或者鋸掉我們坐在上麵的樹枝這一類的審慎嗎?但是坐在這兒的可能落入深淵的“我們”是誰?在或坐或落之中“我”的利益何在?
這種義務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而成為人的命運,它使我們對自然保護的關切變成一種道德關切,就此而言,這種關切仍然保留了所有古典倫理學人類中心主義的準則。不過即便如此,差別還是巨大的。對鄰近性和同時代性的限製消失了,它被技術實踐產生的時空因果序列掃**一空,即使在從事近期目標時也是這樣。它們的不可逆轉性連同總體上相關聯的秩序將另一種新的因素注入道德方程式。再加上這因果序列的累積特征:它們的作用不斷增添到彼此身上,因此後來的主體及其行為選擇的處境,將越來越不同於最初行為的處境,而跟從前的成果的處境更加不同。所有傳統倫理學僅考慮非累積的行為。[7]其前提是,人與人之間的基本境況總是相同地保存下來,在那裏,善必定得以彰顯,惡必定要暴露,並且每個行為都由這個基礎重新產生。這些重複出現的機會,為人類的品行提供相應的選擇(諸如勇敢或怯懦、節製或浮誇、真誠或虛假等),但每次又重新恢複了原初狀況。這情形一貫如此,所以道德行為大部分是“具有代表性的”,也就是遵照慣例。與此相對照的是,通過累積不斷發展的世界的技術變化,不斷超越了每一個對此做出貢獻的行為的條件,並以前所未有的情形運行,對此經驗學說是無能為力的。這種累積即使不足以把它的開端變得麵目全非,也會毀滅整個序列的基礎——它自身的先決條件。如果這在道德上應負有責任,所有這些必須共同謀劃,凝聚成單一的行為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