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科學哲學發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自邏輯實證主義誕生,並使科學哲學擁有了獨特的學科地位之後,正統的以科學理性為基點的科學哲學傳統,隨著曆史和實踐觀點的介入,在其內在發展路徑上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已經充分認識到科學哲學的發展所依靠的,是錯誤的歸納主義和基礎主義的認識論,一旦摧毀這些基礎,那麽,科學哲學就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為此,必須引入多學科的研究方法,對產生科學知識的理性基礎和科學認知活動的客觀性前提,進行普遍質疑和重新定位。另一方麵,具有明顯的大陸特征的科學哲學研究路徑,也深刻地影響了傳統科學哲學的這一轉變。開始重申解釋和理解在探索真理和有效性的認識論問題中的地位,把科學降低為一種形式上的文化實踐。
科學哲學發展中的這些內在動因和外部影響結合在一起,已經顯示出了深刻的“解釋學轉向”的特征,“哲學的解釋學轉向,是一種實踐的轉向,主張實踐在哲學中的核心性”[1],由此就不可能再把科學知識產生過程中的社會、文化、政治等因素,視為外在因素而置之不理了。解釋學轉向所帶來的解釋的普遍性和解釋的語境論特征,促使科學哲學已經超越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本質區分,開始朝向一種整體科學哲學的方向發展,凸顯了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的獨特之處。正是出於對這一獨特之處的考慮,本章詳細考察了社會科學哲學欲獲得新發展所需的思想前提,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社會科學哲學所形成的五種理論模式及其主要特征,以及凸顯社會科學哲學思想特征的一係列基本觀念的演變過程,其目的在於,深刻揭示社會科學哲學研究論域的情景轉換,從而促使社會科學哲學基本理論呈現出新的研究目標與理論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