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社會科學哲學理論建構與多元維度

第四節 批判實在論的研究意義

字體:16+-

巴斯卡批判實在論,始於科學的解釋,批判了科學哲學關於世界解釋的不完備性,無論對於以往的自然科學觀還是社會科學觀,都是一種革命性的超越。首先,先驗實在論思想的提出駁斥了實證主義的科學觀。實證主義從事物及其表麵所呈現出的規律性中尋找相關法則,強調邏輯分析與經驗驗證,但這僅限於受控的、可重複的封閉係統,隻看到現象的實際層麵,未涉及事物的實在層麵。而先驗實在論更關心深層的因果性,而不是表象的規律性,提出實在的層化(深度本體論)、結構、機製、開放係統等概念,旨在發現隱藏在事物現象背後的結構與因果機製,進而對事物及自然規律的實在層麵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為科學提供一種有別於傳統的新解釋,更為重要的是,重新提出了有關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問題——本體論的問題。由於事物的深層結構和機製隱藏於表象之後,不易觀察,因此,先驗實在論認為物理世界與人類世界皆處於開放係統中,故它們是解釋上的必然,而不具有邏輯上的必然。

其次,關於社會科學的方法論問題,即社會科學研究在多大程度上能夠采用與自然科學同樣的研究方式的問題,巴斯卡提倡一種反實證主義的自然主義。實證主義主張社會與自然應采用相同的方式進行研究,並以休謨法則為依照。而詮釋學則認為社會科學的目標在於說明社會事件的意義,故反對自然主義。巴斯卡將先驗實在論運用到社會科學的研究中,主張社會科學的核心在於找出社會現象的生成機製及因果關係。社會現象突現於深層的底層實在結構,來自於實際域,然後是經驗域,而人們理解社會現象時卻與此相反,即從經驗域出發到實際域,最後到真實域,這使得我們理解社會成為難題。但巴斯卡堅信,隻要理順這種關係,尋找同時適用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方法是可能的。為此,巴斯卡提出一個有關社會的本體論問題:“社會與人類擁有哪些特質,能夠使其成為我們知識的客體?”[55]他認為首要考察的是社會所擁有的本體論特性,在此基礎上轉入這些特性是如何使知識的客體成為可能的認識論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