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方法論中一直存在一種爭論:社會科學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使用與自然科學相同的方式進行研究?或者說,社會與人類現象是否可以進行“科學的”研究?對這一問題的回答,直接導致了社會科學方法論的極端分化:自然主義與反自然主義的兩極對立,其中實證主義與詮釋學的對立最為典型。如果說實證主義在迪爾凱姆的社會學傳統、行為主義、結構主義和功能主義中展現自身,那麽詮釋學則體現於韋伯傳統、現象學、民族學的相關研究中。[28]在反自然主義陣營中,韋伯、哈貝馬斯等人曾試圖綜合實證主義與詮釋學,伽達默爾、溫奇從人類視域來否定實證主義,但這些做法都未從根本上化解兩種傳統的兩極張力。批判自然主義對於此種張力的消解以及社會科學研究範式的整合提供了一種可能性,成為當代社會科學哲學中新的話語形式。
基於科學實在論的觀點,采用一種自然主義進路,巴斯卡將自然科學的先驗實在論哲學應用於社會科學中,主張社會科學的核心在於找出社會現象的生成機製及因果關係,同時立足於社會領域的特殊性(specificity)和突現性(emergent properties),考察了社會科學的獨特本質,建構了批判自然主義,並使之成為一種新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其目的就是要解決自然科學方法是否可以運用於人類與社會現象的研究的問題。批判自然主義接受了實證主義的“自然主義”觀念,即按照自然科學的模式來研究社會。不過,由於自然與社會研究對象的差異,批判自然主義采取的方法和形式不同於實證主義的自然主義,而是一種有限的(qualified)、批判的(critical)、非還原論的(non-reductionist)自然主義,它認為自然與社會在本體論上具有統一性,隻不過社會具有更為複雜的分層、突現特征和結構轉化過程,並呈現出對行為的、觀念的、時空的多重依賴性。批判自然主義通過對自然主義的維護和重建,並以此為方法論來解決長期困擾社會科學研究的,諸如自然主義與反自然主義、個人主義與整體主義、結構與行為等一係列二元論問題,目的就是要將社會及社會現象的研究,提升到類似於自然及自然現象的層次上,從而對社會及社會現象進行“科學的”研究,為當代西方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兩極化確立一種新的研究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