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社會科學哲學理論建構與多元維度

第四節 新實用主義社會科學哲學及其發展趨勢

字體:16+-

20 世紀中後期,一種繼承並發揚經典實用主義合理內核,即以人類需求為出發點、以興趣為研究基點、以信仰為真理的判斷標準、以效果為檢驗理論的最終標準的新實用主義,在美國哲學界嶄露頭角。羅蒂是新實用主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羅蒂的實用主義思想與經典實用主義思想既有密切的聯係,又存在明顯的區別,尤其是他提出的後現代哲學思想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他的後現代哲學思想不僅顛覆了我們對哲學基礎地位的認識,更重要的是他的理論提供了新的哲學視野。後現代哲學的思想基本上代表了新實用主義的理論特點。

後現代哲學思想主要強調語言哲學的重要性。羅蒂並不重視經驗對哲學的重要影響,而是注重語言在哲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正如他自己讚同哈貝馬斯那樣:“交談理性代替了主體核心理性。”[42]交談、互動的研究方式,不僅表現出對杜威和詹姆斯的思想的繼承,同時也顯示出羅蒂把研究重點放到了溝通的語言中來。

羅蒂的後現代哲學思想在社會科學方麵的應用,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麵。

第一,個人主義與整體主義的融合。研究社會科學哲學的學者對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問題並不陌生,尤其在方法論個人主義與整體主義的問題上存在較大分歧。社會學家迪爾凱姆提倡方法論整體主義。方法論整體主義者忽視個體在整個社會中的影響力,而很多古典實用主義哲學家基本上傾向於方法論的個人主義,注重個體在社會中的作用。但對於社會科學研究而言,我們需要尋求的是社會背景下的社會規律或是較為普遍的特征。由於社會環境的多變性和複雜性,方法論個人主義與整體主義在羅蒂那裏都欠缺相應的合理性。

羅蒂在他的後現代哲學中認為:“把個人的自我創造和社會的團結同等對待,是同等有效的。”[43]實質上,羅蒂把這個問題的界限進行了弱化處理,或者說把個人主義的研究方法和整體主義的研究方法分別做了限製性的解釋,即社會的發展由個體來推動,但個人的才能和價值需要由社會的發展來體現,即在不同範圍討論不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