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實證主義者大多堅持自然主義的觀念,而後實證主義者則將反對自然主義作為思想的起點。後實證主義者的社會科學哲學觀念,正是基於對實證主義框架下的社會科學思想的批判而逐漸形成的,他對社會科學模擬自然科學的觀念、價值中立等,都持批判或否定的態度。人們已經認識到,與社會係統有關的一切因素(社會的、經濟的、曆史的、語言的,等等),不僅是影響科學知識形成的重要方麵,而且它們本身就是科學知識。正是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社會科學哲學從作為廣義科學哲學的亞領域,逐漸提出了獨立學科建製的理論訴求,也就是說,它已經超越了庫恩曆史主義轉向之後,從社會因素來看待科學的基本定位這一視域,而開始以成熟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向具體社會科學學科滲透,這一發展充分表明,當代社會科學哲學正在由作為認知體係向作為社會製度邁進。基於這一狀況,當代西方社會科學哲學的研究進入到了一個多元化的發展時期。
具體來說,如下所列各項,標示了後實證主義社會科學哲學的主要研究取向。
一、建構論(constructivism)
總體上講,建構論認為知識具有社會建構性,就學科來說,所有的科學都是通過社會行為者所建構的,社會科學具有創造實在的力量,就知識而言,科學建構了它的對象,社會實在以中介的形式出現於科學中。除了探討在理解科學中社會的潛在相關性之外,建構論也提出了行為者在知識論中應該扮演何種角色的問題。
後經驗主義時代對邏輯實證主義標準科學觀念的批判,尤其是對科學的客觀性和權威性的質疑,對科學和信仰、知識和權力相分離的不滿,都孕育了建構論的思想元素。比如,在波普爾對歸納經驗主義的攻擊中,就認識到沒有預設性研究的話,科學就不可能進行下去,而隻有在認識論的框架、理論、概念和方法的幫助下,科學才構成它的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