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哲學的理論模式是哲學反思社會科學所作的路徑選擇和所使用的方法論工具,是對社會科學理論和實踐的哲學化反思的概括和總結。在前科學階段,社會科學的觀念和哲學交織在一起,很難明確厘清具有鮮明特色的社會科學研究模式。實證主義的社會科學哲學無疑是比較明確的一種研究模式。其後,學界無論是對實證主義的繼承還是批判,大都以實證主義的思想為原點。客觀上看,這些理論模式首先就是要從一種普遍的視角上把各種社會科學統一起來,也就是盡可能使用單一的研究方法,把實踐中所獲數據統一在一種理論框架下。進而,通過該理論框架,構建出具有較大解釋力的理論,去對各種社會現象進行理解和闡釋。具體來講,當代社會科學哲學的發展中,出現了以下幾種研究模式。[7]
一、自然科學模式(natural scientific)
自然科學模式實際上就是自然主義的研究路徑,實證主義是其典型,代表人物如孔德、迪爾凱姆等,都是實證主義者。作為一種主流路徑,自然科學模式的主要特征表現為:
(1)社會研究的自然科學化。社會領域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成熟的自然科學提供了迄今為止最好的範例或模本,對社會現象的研究可以比擬自然科學的方法來進行。正因為如此,像實證主義的自然科學觀那樣,在社會領域,社會科學知識的最高標準同樣是經驗。當然,該模式尊崇經驗,但並不僅限於對經驗的數據及行為的相互關係的收集和整理,而是從科學知識的角度,關注社會或行為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最終產生出不依賴於具體行為的普遍規律。所產生的這些規律可以通過社會實驗來得到證實,而經過證實的理論反過來又可以作為未來行為與社會事件的預測工具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