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一、初遇馬克思:《哲學的貧困》《給查蘇利奇的信》

字體:16+-

平田清明與馬克思的初遇是在1941年3月他就讀於東京商科大學(1948年更名為一橋大學)時。在大學期間,平田讀到了馬克思著作的譯本,深刻感受到馬克思對資本主義製度下諸多矛盾的批判。在回憶與馬克思思想的邂逅時,平田曾這樣說:“當我在大學時,完全沒有考慮過要去學習經濟學。昭和15年在東京商科大學就讀期間,一方麵我接觸到李凱爾特[2]、馬克斯·韋伯,以及深受其影響的左右田喜一郎和本多謙三的著作;另一方麵大學裏彌漫著學習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古典經濟學的強烈氛圍。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我遇到了馬克思。”[3]在學長的推薦下,平田接觸到了改造社出版的高畠素之[4]翻譯的《資本論》,但由於當時對馬克思的理解僅限於僅有的幾本解讀文本,他對馬克思的多處理解仍然是模糊不清的。而真正與馬克思的思想產生共鳴,是在1945年日本戰敗,平田重新回到大學從事研究之後。

平田清明開始關注馬克思撰寫並發表於1847年的《哲學的貧困》,這部旨在批判普魯東於1847年發表的《貧困的哲學》的重要著作,是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中發表最早的文本。在平田看來,馬克思的這部作品中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新世界觀以及其中隱含的曆史唯物主義思想,使其受益匪淺。平田開始從法國伽利瑪出版社(Gallimard)出版的《哲學的貧困》入手,進行該書日文譯本的翻譯工作,該譯著後收錄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大月書店)第一卷下(1950)。在將這部馬克思的重要著作從法語向日語翻譯的過程中,平田感受到諸多異文化衝擊。例如,他第一次意識到法語中的“bourgeoisie”(布爾喬亞的階級)並不能直接、完全地等同於“資產階級”。但由於當時的平田缺乏對普魯東研究的理論基礎,因此並未深入地進行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