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三、從生命權力到生命政治:帝國的輝煌與湮滅

字體:16+-

到了這裏,他們依然沒有停止自己的邏輯建構,而是從非物質勞動轉向了對生命權力和生命政治的哲學分析,深入剖析了帝國的統治機製及其湮滅之路。不過,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發現,他們的這種轉向依然是從對馬克思“機器論片斷”的批判性分析開始的。

在“機器論片斷”中,馬克思進一步指出,隨著一般智力的普遍發展,“資本就違背自己的意誌,成了為社會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創造條件的工具,使整個社會的勞動時間縮減到不斷下降的最低限度,從而為全體[社會成員]本身的發展騰出時間”[33]。到了這時,“直接形式的勞動不再是財富的巨大源泉,勞動時間就不再是,而且必然不再是財富的尺度,因而交換價值也不再是使用價值的尺度……於是,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生產便會崩潰,直接的物質生產過程本身也就擺脫了貧困和對抗性的形式。”[34]於是,“財富的尺度決不再是勞動時間,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人類最終實現了自身的解放,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對此,哈特、奈格裏指出,馬克思之所以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實際上是與他關於資本對勞動的“形式吸納”和“實際吸納”(《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譯者將其翻譯為勞動對資本的“形式從屬”和“實際從屬”)的理解相一致的。馬克思曾依據絕對剩餘價值和相對剩餘價值,區分了兩種不同的吸納形式:與前者相對的是“資本對勞動的形式吸納”,與後者相對的是“資本對勞動的實際吸納”。所謂形式吸納是指勞動過程隻是在形式上受到資本的監督和控製,它既沒有改變整個勞動過程的性質,也沒有“改變實際勞動方式的性質”[35]。而實際吸納則恰恰相反,它指的是勞動方式的全麵變革。“隨著勞動在實際上從屬於資本,在生產方式本身中,在勞動生產率中,在資本家和工人之間——在生產內部——的關係中,以及在雙方彼此的社會關係中,都發生完全的革命。”[36]也隻有到了這時,勞動方式才真正成為資本主義特有的生產方式。不過,在哈特、奈格裏看來,馬克思關於形式吸納和實際吸納的區分存在嚴重缺陷:第一,他的這一區分僅僅局限於物質生產過程,嚴重忽視了資本對整個社會生活的吸納過程。第二,由於馬克思隻是將一般智力同“固定資本”聯係起來,忽視了一般智力對勞動的塑形。因此,他這裏所講的實際吸納,隻不過是資本對物質勞動或體力勞動的吸納,忽視了資本對非物質勞動的吸納過程。第三,馬克思的這一區分,實際上是建立在現代世界關於資本主義內外部的界劃之上的。換言之,從形式吸納到實質吸納的轉變過程,實際上就是資本把原來處於資本主義之外的異質空間吸納到資本的統治之下,成為資本繁衍的內部空間的過程。他們認為,正是由於上述缺陷,馬克思才天真地以為,任憑一般智力的發展,就自然能夠衝破資本的內部空間,“為自己創造出一個外部,一個解放的開放空間”[37],進而實現勞動的全麵解放,開創出一個從未被資本汙染過的自由空間。然而,今天的事實已經證明,馬克思的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在後福特主義時代,最為明顯的事實就是馬克思當年所描述的那種趨勢已經全部實現,但是他所預料的那種解放結果卻沒有到來。知識所發揮的作用與勞動時間的重要性不斷下降之間的不平衡性,產生的並不是危機,而是一種全新的、更加穩定的權力形式。”[38]也是在此基礎上,哈特、奈格裏重新詮釋了馬克思的形式吸納和實際吸納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生命權力和生命政治理論,揭示了帝國的覆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