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一、“擬像—擬真”:一個理解構境的基礎

字體:16+-

在存在論的尺度上,鮑德裏亞的哲學並沒有從實體性的孤立的個人主體出發,而是很深地承襲了海德格爾式的關係本體論,當然在這裏,人與人之間真實的象征交換關係構境是他對人的本真存在的基始性認定。我認為,長時段地深植於青年鮑德裏亞思想鏡像深處的他性理論構架,實際上是由法國社會學家莫斯基於原始部族的人類學研究而形成的象征交換理論,這種學說後來被法國哲學家巴塔耶從文化學的意義上更廣泛地闡釋出來。[3]依我之見,這個妖魔化的莫斯—巴塔耶的學術邏輯從其根本上就是反人類現代文明的。可是,這種沒有被現代性經濟價值體係汙染的本真象征交換王國,卻成為鮑德裏亞拒斥現代文明的重要邏輯基礎。所以,當麵對今天發瘋一般追逐物質利益的資本主義經濟王國時,鮑德裏亞與拉康一樣,必然是反建構主義和否定性的本體論。他反對人與人的關係異化為物與物的偽性關係場,布爾喬亞世界中作為一切功用性經濟關係總和的“現實性之上的人的本質”幻覺恰恰是被他根本否定的。所以,進入鮑德裏亞的文本群,我們首先會遭遇鮑德裏亞在《物體係》(1968)一書中以批評的眼光所看到的功能性的物與物的鏈環體係,人與人的象征性關聯如何在這種物化中畸變為功能性的物用性;而在《消費社會》(1970)一書中,功用性的物品鏈開始轉換為商品展示的欲望製造關係,廣告已經在製造出最初的人與他者建構出來的偽象征構境。《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1972)是鮑德裏亞將功能物進一步蒸發為意指符碼的重要步驟,在批判馬克思的使用價值的過程中,他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人與人之間本體存在關聯的象征交換的淪喪問題。《生產之鏡》(1973)也是鮑德裏亞根本否定人類中心主義暴力性征服邏輯的主戰場,在批判馬克思曆史唯物主義的過程中,他也在反向建構自己的象征關係交換本真地位。《象征交換與死亡》(1976)是鮑德裏亞捍衛自己象征關係本體論最驚險的戰鬥,因為,他指證今天的資本主義擬真世界是最大的偽象征構境,是以比真實更真實的擬真邏輯徹底埋葬了象征交換。它以人與人之間虛假的象征符碼關聯替代了物性功用存在鏈,由此成功地阻止了本真象征交換的出場。這樣,人類存在將永遠跌落於符碼控製和欲望製造的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