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中國革命精神認同力研究

第三章 如何提升大學生中國革命精神認同力03

字體:16+-

5.嚐試開設以“中國革命精神”為主題的通識課

以課堂教學加強中國革命精神教育,提升大學生革命精神的認同力,可以考慮開設這一主題的通識課,有利於係統教育,並推動相關研究深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可以承擔這類課。課程設計可有三種思路:

一是用曆史敘事方式講述“中國革命精神發展史”。可依中國古代民族精神、中國近代革命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革命精神、改革開放以來的時代精神劃分階段,梳理中國革命精神的發展脈絡。前兩階段的內容作為導論,重點放在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

曆史敘事講究實事求是。授課者須整理已經進入教材和研究者視野的有關中國革命精神的內涵及相關人物事跡史實,同時注意關注尚未進入教材和研究者視野的革命精神材料。要進一步深入挖掘,將對“革命精神”的認知認同建立在嚴格的事實依據之上。對於一位人物、一種精神,不隻了解其典型表現或豪言壯語,也要盡可能了解更多的相關事跡,對於人物一生的成長,包括家庭影響、時代環境、教育背景、個人思想的社會化曆程,及其性格、心理、表現等,對於某種精神的形成,同樣包括環境背景、多重因素等,都要細致考察。對於典型事跡典型表現更要結合事實深入分析,不憑空拔高,不隱匿實情,不講空話、假話、大話、套話,不追求高大全;材料要真實可靠,分析要入情入理,使革命精神的具體表現有跡可尋,能夠感同身受,使認同和學習有徑可尋。

第二種思路是以“中國革命精神概論”之類的方式,從理論分析和教育入手,立足對革命精神的理性邏輯認知。要從“精神”、“革命精神”、“中國革命精神”、“人類文明精神”等概念及其相互關係的辨析入手,分析中國革命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世界人類文明精神之間的關係;注重革命精神的社會價值、現實意義,幫助學生從當下社會生存和發展需要出發,從邏輯思考、理性認知的層麵,了解認同中國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