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

二、立足行為能力研究道德素質的意義

字體:16+-

(一)有利於個體和諧發展

1.有利於個體提升人格境界

道德是協調人的各種內在需要、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方式。人的生活具有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重性,過於強調其中任何一方麵都會破壞個體人格的平衡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最大限度地追逐物質利益,這一方麵直接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麵,人們也正在為此承受巨大的損失——精神生活的日漸萎靡和情感世界的不斷缺失。要想獲得精神生活的提升和心靈世界的慰藉,“根本途徑就是發揮道德的價值功能,提高個人道德修養的水平,構建個人高尚的道德情懷”[1]。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人,能在物質追求與精神需要之間求得平衡,能在現實的瑣碎生活中依然不停止對於人格提升的求索,從而能夠坦然麵對挫折與困難,能夠正確對待得失與奉獻,不斷促進自身人格境界的提升。

2.有利於個體適應社會發展

個體的全麵和諧包括內外兩個方麵。朱光潛先生說:“內具和諧而外具秩序的生活,從倫理學上看,是最善的;從美感觀點看,也是最美的。”[2]“以道德和美的態度來關省人生,乃是人自由全麵發展的表現。”[3]社會的發展不僅需要生產力的創造,也需要精神力量的支撐,因為,道德的進步和精神文明的提高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全麵發展的社會對個體的要求必然是綜合而全麵的,既有向外的求索,又有向內的省問。可見,重視外在能力提升而放鬆道德素質培養的片麵培育模式,不僅會破壞個體的內在和諧,影響個體生活質量和人格境界,而且會破壞個體的外在和諧,妨礙他們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因而,在普遍重視行為能力的背景下,強調道德素質的提升,有助於“通過激發對高尚人格的情感和審美享受來促進人們主動地進行理想人格設計和追求”[4],實現對生命的充實與超越,達成社會競爭的全麵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