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與行為能力的失調狀況
1.道德素質的欠缺導致了人際交往的衝突
人是群居的動物,因而人離不開交往,每個人的一生毫無疑問也是在交往中度過的。良好的社會交往是個體心理正常發展、個性健全健康以及生活快樂幸福的必要前提。妥善處理好與同學、舍友、老師等的交往關係,也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標誌和可靠保障。然而多項調查表明,如今的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交往障礙。通過查閱學生心理谘詢的相關資料,發現在谘詢者中有近64%的心理問題源於人際關係的不和諧、人際交往的不如意。“吉林工業大學曾經對1048名大學生進行過調查,其中有97%的學生坦言曾經在人際交往中有過不愉快的經曆,而有34.6%的學生將人際交往困惑列為‘受困擾最多的問題’。”[1]無獨有偶,在山東師範大學所作的一項調查中,對於大學生“最想得到的是什麽”,有88%的學生回答“真摯的友誼”;當問及“最害怕的是什麽”,有74.7%的學生回答“最害怕失去朋友”[2]。可見,人際交往困難已經成為困擾大學生的突出問題,研究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並尋求解決的辦法意義重大。
美國心理學家安德森曾將555個描述人的個性品質的形容詞列成表格,讓被試大學生按照喜歡程度由高到低將其排序。排序結果顯示大學生評價最高的個性品質是“真誠”,緊隨其後的幾個形容詞中,有6個與“真誠”有關。而評價最低的個性品質則是與“真誠”相反的形容詞,如“說謊”、“裝假”、“不誠實”等。我國心理學家黃希庭曾經就我國大學生的班集體人際吸引問題進行過調查研究。研究發現每個班集體中都有極少數的“人緣型學生”與“嫌棄型學生”。其中人緣型的學生具有較好的人際關係,他們具有共同的個性特征: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熱愛班集體、工作認真負責、忠厚老實、熱情開朗、喜愛交往、待人真誠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