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

四、構建立足能力、優化素質、崇德尚能的德育模式

字體:16+-

(一)明確崇德尚能德育模式的基本原則

1.堅持以德為本的方向性原則

以德為本的方向性原則是指在教育實踐中,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基本方向。在一個人的素質結構中,各項素質對於個體的成長成才都非常重要,其中思想素質是靈魂,政治素質是主導,道德素質是保證,心理素質是基礎。然而各項素質的重要程度又是各不相同的,常言道:“體育不合格者是‘殘品’,智育不合格者是‘次品’,德育不合格者則是‘危險品’。”很難想象一個德育不合格而智育和體育均合格的人能對社會做出多大的貢獻。順應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標準,高等教育應樹立素質、能力與知識三位一體的培養模式,把道德素質的培養擺在優先的位置,培養對社會發展有益的合格人才。這就要求高校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時刻落實“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大力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教育”,以能力提升和知識積累為抓手,以道德素質培養為目標,造就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

2.堅持人才培養的層次性原則

所謂層次性原則是指道德培養要針對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狀況,區別對待,分層次進行。無數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遵循一定的層次規律,如科爾伯格提出人的道德水平呈現出“三水平六階段”的模式,而這“三水平”、“六階段”是不可逾越和等量齊觀的。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集體中各成員的道德水平必然會出現參差不齊的狀況。因此,道德教育無論在教育目標設置,還是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都不能簡單地整齊劃一。尤其在教育目標的設置上,個體之間的差異使得部分人終其一生也難以達到某些道德境界。整齊劃一的道德目標,是不可能完全達到的無效目標,會影響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從而導致受教育者對這樣的教育失去信心和興趣。因此,在人才培養中必須堅持層次性原則,針對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選擇合適受教育者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隻有這樣才能增強針對性。需要強調的是,反對急於求成的一刀切,主張層次教育並不是降低要求,放任自流。此處所言的層次是相對的層次,是動態的層次,當受教育者的道德層級發生變化,必然要求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相應跟進,同時這些層級也是以最高的道德目標為引導和方向的。